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县直部门包村兴产业调查

栏目:工作报告发布:2005-08-09浏览:2206下载135次收藏
金鸡报晓,大雪初歇。楠木村的家民敲起喜悦的鼓点,高擎着“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金匾阔步向信访局走去。这是新年出现在##县政府大院的一个动人场景。这些由穷变富的农民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诚邀信访局鸡年继续包抓楠木村。
  位在国定贫困县序列的##,实施部门包村抓产业的第3 个年头,出现了一大批“公路修进林果园,清泉流进灶台前,山顶人家下河边,告别贫困苦变甜”的脱贫村庄,楠木村便是第一轮包扶的54个村之一。三年苦抓出成效,包帮村基础条件显著改善,特色经济基本形成,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50元,年递增15%,高出全县5个百分点。县直部门在三年包扶中与包帮村结下了剪不断的鱼水深情。##县委应农民之约,已将部门包村作为制度巩固下来。
  构建包村机制   
  ##县辖25个乡镇、215个村,总面积2200平方公里,人口35万。境内山大坡陡,地薄人多,农民靠天吃饭,增收缓慢,大面积处于贫困状态。2002年初,县委、县政府以学习白河“三苦”精神为契机,果断决策县直部门包村抓产业,从而再度拉开了向贫困宣战的序幕。
  部门到一线,四大贫困根源浮出水面。一是优越的气候条件形成的生物多样性,使产品小而全,难以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二是落后的交通严重堵塞农产品走向市场的通道;三是缺少既能吸纳劳动力又能促进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四是没有重点的均势发展,犹于隔靴搔痒,难以实现整体脱贫。
  这些来自实际的深入调查和肩负使命的深刻反省,全面触及了##贫困的深层根源。面对久攻不下的贫困,县委作出了以作风建设带动队伍建设,以部门包村促进工作落实,以产业建设推动整体脱贫的新型工作机制。县级领导机关带头,县直部门积极跟进,54个穷村与54个部门“攀亲”,沉寂的村庄出现了部门包村抓产业,干群一心奔小康的和谐发展局面。
  为把包村责任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从创新体制入手,常设了考评机构,县委、政府的常务领导分别出任“主考官”,把名目繁多的目标责任制浓缩为业务与包村两块,用40%考核的比例与包村成效挂构。同时悬出重赏奖励包村工作,敲起重锤(惩戒罚单)督促后进部门,使昔日流于形式的包村转化为部门的真抓实干和部门间的包村竞赛。
  领跑主导产业
  部门包村抓产业走过了“打基础、强优势、提效益”的三部曲。上手第一步,县直部门如猛虎下山般展开茶、桑、羊三大主导产业的基础工作。
  山羊产业最“洋”气。20个部门走出“衙门”到乡间,协助村民盖羊楼、买羊羔、务羊草。县农业局率先舞动“羊”头,支持汉王镇安五村建设羊圈200多间,培植牧草1630亩,推广饲草加工机10台,带来了山羊存栏的大提速。县公安局发动干警捐款3万元,扶持燎原乡麦坪村购买基础母羊。县审计局从省审计厅争取资金1万元作为东木乡关庙村发展养羊产业的周转金。得到市民政局和县委组织部扶持的向阳镇银梁村村民杨祥军投资10万元,建起羊舍13间650平方,养羊规模扩大到100只,年出栏30多只,卖羊收入1万余元,最富传奇的是他家饲养的黄羊还返销南江。部门广开财源念“羊经”,累计协调资金500余万元,包帮村内新建羊圈2329间,人工种草3万亩,引进种羊1.2万只,推广饲草加工机械100套,发展养羊大户2000余户,山羊存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县直部门包村兴产业调查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