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2年党课教案

栏目:党会党课发布:2012-12-10浏览:2375下载143次收藏

 党    课(政治党课)  

时间:2012年12月10日     地点:三楼会议室  

党课题目:增强危机意识贵在自省自觉  

教学对象:基层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  

授课人:党总支书记  xxx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员明确新形势下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刻保持自省自觉,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到创先争优的活动和确保安全运输稳定的工作当中,发挥党员作用,打造党内品牌,展示新时期党员的风采。但是最为关键的是,我们党员要强化政治责任感,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适应发展的需求。  

教学时间:1.5小时。  

本节党课内容提要:  

“国无内忧外患者,国恒亡。”处于社会转型和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国,遭遇危机难免,若能有效地应对,持续发展可以预期;若应对不当,复兴大业难免受阻乃至重挫。善对危机,是时下党执政兴国迫切需要弥补的短板。作为党员,只有时刻保有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方能化危机为机遇,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党的伟大事业当中。我们要提升素质,积极投身到创先争优的活动和确保安全运输稳定的工作当中,发挥党员作用,打造党内品牌,展示新时期党员的风采。但是最为关键的是,我们党员要强化政治责任感,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适应发展的需求。  

思考题:作为党员的你,你认为自觉自省的忧患意识对安全生产有何脾益?  

             增强危机意识贵在自省自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是我们党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发展、永葆青春的强大动力,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保证。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高度,从保持党的纯洁性的角度告诫全党,要不断增强“四种意识”,其中之一就是“危机意识”。  

何为危机意识?一般认为,它是指人们在自然界生存和社会交往中对客观环境所产生的一种清醒的防范意识和预见意识,其源于自觉的警觉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一种坚强的意志和奋发精神。  

推物及人。自然界里经常上演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故事:美国黄石公园曾养了一群鹿,人们为了保护这群鹿捕杀了当地几乎所有的狼和山狮,鹿没了天敌,按说就该生活得很好了,开始的时候鹿群数量的确增长了,可是没几年,鹿群数量开始减少。原来,没有了狼的追逐,鹿无需再拼命奔跑,于是体质开始下降,多数得病而死。而且由于没有天敌,鹿群数量激增,导致食物不足,越来越多的鹿面临饥饿的威胁。人们为了拯救鹿群,只好又将狼“请”了回来……  

这充分说明,“危机”,有时恰恰意味着“生机”。  

一、危机意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财富  

     危机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的表现形式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关于危机意识,被誉为儒家六经之首的《周易》里这样说:“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意思是说,人在自己身处安定的环境时仍能时刻不忘周围危险的存在,在得以生存下来的时候仍不忘记自己总有一天会面临死亡,在“太平治世”仍不忘有可能出现的动乱,这便是“危机意识”。《左传》中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说的就是安定时要想到危险,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样告诫世人要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这些古代智者的遗训余音千古,始终萦绕在历代执政者耳畔。  

华夏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传颂着不少“生于忧患”的典故。周公“一日三吐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等等。危机意识作为优秀人格的一种反映,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其可贵就在于,能够从有利中发现不利,在太平中预见危机。危机意识就像是一副清醒剂,能起到警钟长鸣、未雨绸缪、凝聚人心和激人奋发的作用。危机意识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渊源至深。从一定角度来看,中华民族几经磨难而不屈,历经沧桑而不衰,其中一个重要的精神因素,就是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2012年党课教案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