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部控制评审工作
浅析内部控制评审工作
【内容摘要】本文从内部控制评审的概念和意义入手,简要阐述了内部控制评审执行的主体,着重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对内部控制评审的内容、程序及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力求内控评审体系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评审操作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内部控制 评审 内容 程序 方法
一、内部控制评审的概念和意义
“内部控制”一词,最早出现在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仅指“为保护现金和其他资产、检查簿记事务的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进行审查的手段和方法”。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内部控制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根据经济组织对内加强管理、对外满足法律要求的理念,其内涵和外延都有了较大变化并逐步成形,发展成为一种内部管理机制。关于内部控制评审,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概念,但是站在内部审计的角度,我们可理解为“内部控制评审是指审计人员通过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并进行相关的测试,来对其健全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和规模的过程。”内部控制评审是现代审计的基础,现代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区别就在于现代审计能够通过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测试和评价来确定进一步审计的方向,从而提高现代审计的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内部控制评审在现代审计中既可以作为一种审计方式,又可以作为一项审计内容。
对内部控制进行评审,是现代审计区别于传统审计的重要标志,也是审计实践的一个重大发展。我们在大量的工作实践中发现,良好的内部控制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少错误的发生,并保障会计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将内部控制评审作为审计程序的一个重要环节,进一步检验对内部控制了解的真实性,确定内部控制设计的健全性和运行的有效性,根据对内部控制审查和评价的结果,来决定审计工作的内容、范围、抽样规模和审计实施方案,可以弥补采取审计抽样方法的不足。达到了效率和效果的统一,对于减少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内部控制评审的执行主体
内部控制评审作为一种审计方式, 对于注册会计师和内部审计人员而言都能够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范围,提高审计效率。内部控制评审作为一项审计内容,对于注册会计师和内部审计人员却是有差异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的不同。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评审的主要目标是对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意见。所以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评审是为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及会计报表的认定服务的。内部审计人员所执行的评审是全方位的、涉及管理的各个方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单位经营目标实现,保护资产安全、防止舞弊的发生,后者的职能明显大于前者。
(二)范围不同。由于目的不同,所以两者的范围也不同。注册会计师评审的对象主要是影响企业、单位会计报表内容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而内部审计人员的评价对象是企业、单位的全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现存的和应建立的,经营的和非经营的。
(三)时间不同。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内部控制评审一般是在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而内部审计人员执行的内部控制评审则是根据需要随时可以进行的。
(四)责任不同。注册会计师可根据需要或被审计单位要求就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提出建议,所提建议不具有强制性。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
浅析内部控制评审工作
本文2012-10-11 15:51:42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17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