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全国优秀公安局”
“文安崛起”
——探访“全国优秀公安局”
文安县公安局是2012年度全省4个获得“全国优秀公安局”的县级公安机关之一,也是廊坊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
梅花香自苦寒来,文安县县公安局荣膺“全国优秀公安局”的背后,除了实干,还是实干!
文安县委副书记杨文奎评价现在的文安公安:“班子过硬,工作过硬,整个队伍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工作作风都呈现出历史最好时期,‘不用扬鞭自奋蹄’!”
廊坊市公安局对“文安经验”进行深入挖掘,总结出:“‘文安崛起’的背后固然有诸多因素,但最为核心的还是对社会管理创新的生动实践——‘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以‘一村一本账’夯实公安工作基础;‘干什么就得吆喝什么’——以刑侦专业化做强公安机关打击主业”;‘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以民意引领警务工作变革;‘托起公安工作的明天’——以经常性教育训练打造职业化警队。”
作为全省公安机关“实战训练年”活动示范点,6月13日,全省公安机关“实战训练年”活动现场推进会在文安县召开。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曹爱平在会议上指出,文安县公安局做大做强独立训练基地,使“轮训轮值、战训合一”模式在县级公安机关得到较好落实。
2008年7月,四十出头的张志超接过任文安县公安局局长的重任,他是当时全市最年轻的公安局长之一。上任伊始,张志超面临着三重严峻考验:第一重是全县社会治安形势错综复杂;第二重是公安队伍士气不振,软硬件设施落后;第三重是警民关系不和谐,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威信不高。
张志超不信邪,他立誓要带领文安公安工作实现整体崛起。为此,文安县公安局党委提出了“打造一流的班子,锤炼一流的队伍,夯实一流的工作,创出一流的业绩”的奋斗目标。
几年来,全局民警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理念,以“三基”工程和“三项建设”为契机,以队伍正规化、职业化建设为抓手,结合公安工作实际,以人为本,强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全力打造民生警务,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使队伍整体战斗力和凝聚力全面提升。短短几年内,文安县公安整体工作有了质的飞跃,多项工作走在了省市乃至全国公安系统的前列。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获得“全省优秀公安局”称号,2012年又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局”。
‘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以“一村一本账”夯实公安工作基础
【理念】以基础工作集约化为核心,建立了“一村一本帐”工作机制。基层基础工作群众是关键,在做群众工作的同时更能培树我们民警的职业情怀。此项机制规范和明晰了社区及驻村民警职责,以社区台帐和电子地图为载体,通过海量收集社会治安信息,动态掌握“人的活动轨迹”,将每一个点上的社会治安情况摸清、掌握、掌控。将全县383个村街定为383个治安节点,对每个村街建立起一本社会治安情报信息综合台帐,并同步将台帐信息录入开放式的电子地图系统。组织全局民警特别是社区民警和驻村民警通过下村街走访群众将各村街小区的“人、地、事、物、场所、部位”等情报信息进行全面搜集录入。建立“以房找人”和“查人知房”双向互联的管控机制,使所有在文安辖区居住的人员信息尽在掌控中。
【数据】截至目前,共走访村街297个,入户61452家、登记出租房屋2480户、流动人口30987人,列管各类重点人员1023人,破获案件244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31名,抓获逃犯59名,侦破“四黑四害”刑事案件22起,刑事拘留16人,调解矛盾纠纷498件,为群众做好事349件,群众赠送锦旗42面,推广安装监控设施112个村、24个居民小区,组建巡逻队212支。
【事例】文安镇派出所是最早开始试点“一村一本账”的。该所全面采集掌握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建立了“以房找人”和“查人知房”双向互联的管控机制,实现“动”知轨迹、“走”明去向、全程掌控。2011年2月11日,文安镇社区民警在辖区某数码影像门店进行走访登记时,发现一男子手持公安局介绍信正欲办理警官工作证,看到社区民警后立即驾车离开。通过核查,民警发现该男子所持的公安局介绍信为伪造证件。通过进一步摸排,一举将其上游一个出售假公章的犯罪团伙抓捕归案,当场搜出伪造公章41枚、手戳17枚、各种证书67本及数件半成品。
随着“一村一本账”工作的开展,群众工作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孙氏派出所推出“三个一”工作法,民警在走访中发放一张警民联系卡、一张居民安全防范知识宣传单并开设一个警
探访“全国优秀公安局”
本文2012-07-23 12:20:48发表“总结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12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