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高等教育也开始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再也不是以前的“天之娇子”,大学生就业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我国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规模逐年上升,加上近五、六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连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取得了飞速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2年145万人到2009年毕业生人数已经迅速增加到611万人,高等教育也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然而,飞速增长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也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都在裁员或不进新人。这一增一减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引起了政府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央、地方纷纷出台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有拓宽渠道保就业、发放创业贷款和鼓励大学生当村官等。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1、总体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适龄青年大学入学率就提高了1倍,这是一般国家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的。然而,由于高校扩招速度过快,产生了与就业岗位的增长相对缓慢之间的矛盾,出现了严重的市场容量不足,社会不能及时的相应的提供工作岗位,导致僧多粥少,毕业生“待业”。可见,国内宏观经济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2、目前高校人才的培养方向与市场相脱节。
近几年,高校教育改革从整体上看落后于经济改革,结构不合理,发展路径单一,教育体制仍然是灌输教育加应试教育,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问题突出,学科雷同,缺乏特色。因而,不能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造成大学生就业“供求结构不平衡”的矛盾。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尚未完全摆脱“精英化教育”的模式,培养目标偏高,大学教育内容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知识理论传授、轻实际能力的培养,明显看出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向、管理方式等与市场相脱节,这加大了双向选择的难度。使大学的学校出口和社会入口对接不通畅,以致发生梗阻。
3、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有偏差,就业准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本文2012-02-09 17:59:17发表“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04561.html
- 深圳市光明新区民生大道市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docx
- 人力资源-2022XXXX年应届生招聘信息.docx
- 人力资源-2022XXXX年信息管理系工作计划.docx
- 人力资源-2022XXXX年威海市环翠区属企业人才专场招聘会信息单位名称.docx
- 人力资源-2022XXXX年上海松江区教育局教师招聘招考公告信息.docx
- 人力资源-2022XXXX年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有关信息和培养工作计划(格式).docx
- 人力资源-2022XXXX年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信息.docx
- 人力资源-2022XXXX年度老干部工作部门宣传信息工作考核评比办法.docx
- 人力资源-2022XXXX年11月山东省最新招聘考试信息.docx
- 人力资源-20226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子系统用户帮助文档.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