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县交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建设大交通 实现大发展
全力服务xx湘鄂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同志们:
这次全县交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交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回顾总结“十一五”交通运输发展成绩,部署“十二五”及2011年交通运输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振奋精神,攻坚超越,努力实现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新跨越,为xx湘鄂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下面,我根据会议安排,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十一五”,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成效卓越
“十一五”是我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农村公路交通实现跨越发展的五年。这五年清晰地记载了县乡共建、部门同心、社会合力办交通的发展历程,这五年是我县交通发展史上投入规模最大、建设项目最多、交通面貌变化最明显的历史时期,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4.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十倍。
(一)农村交通事业跨越发展。农村公路通畅工程、通乡公路改造工程和农村客运站新建工程成为群众最欢迎、最受惠的民心工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五年新改建农村公路2219公里,其中建设通乡通村水泥路2033公里、皂市水库北线公路60公里、库周公路85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13个、候车亭95个、招呼点250个。100%的乡镇和78%的建制村通水泥路,80%的乡镇建有农村客运站的目标全面实现。到2010年底,全县拥有农村公路4103公里,其中470.8公里、乡道911.5公里、村道2720.7公里。
(二)干线公路建设齐头并进。五年争取干线公路新改建项目5个,建设规模261.6公里,预算总投资13亿元;新增二级公路85.9公里、三级公路173.3公里。到2010年底,s304绕城线主体工程完成了70%,x021线何盘公路主体工程完成了90%,s303线石南公路改造升级工程按设计工期有序推进,x021线曹何公路于2010年12月29日破土动工,x001线壶大公路已进入施工招投标程序,s303延长线正在进行环境评估、水土保持评估、地质灾害评估等前期工作,已进入项目核准和招投标程序。同时,还完成了s303线皂市至磨市段、s304线石门东城段和三江口至七松段共60公里砼路面大修工程。
(三)运输保障能力全面提升。2010年全县完成公路客运量1706.25万人、客运周转量51187.5万人公里、货运量1468万吨、货运周转量58733万吨公里,较“十五”末分别增加 5%、5%、6%和8%;道路运输行业实现产值3.96亿元,从业人员达1.17万人,较“十五”末分别增长%和%。道路客货运输向公司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拥有专业运输企业32家,“十一五”期间新增8家;机动车维修行业向连锁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拥有一、二、三类维修厂店535家,“十一五”期间新增55家;道路客运覆盖面不断扩大,拥有客运班线148条,“十一五”期间新增客运线路25条,可直达5个省、80多个中心城市和地区,所有乡镇均开通了客运班线,60%的行政村开通了农村客运班车。
(四)行业管理水平全新突破。“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紧紧围绕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热点问题,依法行政,强化监管,创造了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条件。运政管理方面,查处道路运输市场违法违章行为2000余例,培训维修技工人员300多人次,办理道路运输经营证照800个。安全生产方面,水上交通连续11年实现“零”事故,道路旅客运输连续5年无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实施公路安保工程270公里;更新改造渡船25艘,硬化渡口引道35公里。公路管养方面,县乡公路年平均好路率达85%以上;清除路障350多处,查处超限运输车辆280台,卸载货物800多吨;特别是2010年,县交通部门启动了农村水泥路专项养护工程和砂石路面中修工程,共完成农村水泥路清缝灌油369公里,完成文化至川山、安溪至寨子垭共74公里砂石路面中修工程。
(五)交通运行体制历史转型。积极稳妥地推进成品油税费改革,撤销了省道304石门狮子脑收费站;完成了原省道红蔡公路建设债务的审计和锁定;交通系统从事拖摩养路费、道路运输管理费、水路运输管理征收的涉改人员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到位;省道304xx狮子脑收费站临时聘请人员清退工作基本完成;完成了原交通规费征稽所人员和资产的交接,组建了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所;建立健全了交通财政保障机制。县交通运输管理所和公路管理站已明确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五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
——加快交通建设,破解发展瓶颈,必须坚持规划先行。交通建设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包括铁路、公路、水运等等,是一个相对庞大、相对复杂的工程,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项目建设。2006年,交通部门按照“全面发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照顾一般”的设计思路,编制了《石门县“十一五”公路建设规划》,争取到1953公里农村公路和104公里干线公路新改建项目;2009年,经县委、县政府和交通部门的努力争取,将省道303延长线、303线石南公路、永固汽车站等一批重点项目挤进了全省“十一五”规划笼子,为全县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项目支撑。2010年,交通部门以构建立体式交通综合运输体系为目标,深入开展调研,精心遴选项目,科学编制了《石门县“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其规划充分体现了战略性、指导性和前瞻性。入编项目中,安慈高速、宜张高速已列入“十二五”全省高速公路建设规划;g703线、g621线2条国道和s337线、s333线等7条省道项目已列入“十二五”国省建设规划;津市茅草街至石门三江口电站石门段30公里航道整治项目和易家渡1000吨级综合码头建设项目已列入全省“十二五”航道整治规划,为“十二五”全县交通事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建设基础。
——加快交通建设,破解发展瓶颈,必须实行政府主导。“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把构建区域交通枢纽作为富民强县战略的重要载体,将交通建设列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响亮的提出了“提升主干线、改造乡村道、修好库区路、连接边界线、建设农村客运站场”的交通建设思路,连续五年在全县深入开展“交通建设年”活动,掀起了一轮交通建设热潮。组织领导上“四大家”整体联动。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亲自挂帅的领导班子,重点工程项目成立了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为全县交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财力上举全县之力。五年内,县财政平均每年安排资金8400万元专项用于交通建设配套和拆迁补偿,累计安排资金4.2亿元,可以这样说,其资金配套力度和额度在全市首屈一指,超过任何一个区县市,为全县交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把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建立健全了检查督导机制,农村公路实行一月一调度,半年一检查,重点工程项目随时调度,随时检查;建立健全了沟通协调机制,定期组织召开一次协调会议,通报交通建设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建立健全了政策扶持机制,出台了《石门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分类制定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配套标准,为全县交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加快交通建设,破解发展瓶颈,必须依靠全民参与。我县地处山区,交通基础薄弱,要建设的项目多、任务重、投资大,完全依靠上级和县财政投入,交通现状难以得到全面改观,完全依靠交通部门单打独斗,交通事业难以实现跨越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县基本形成了“全民办交通、社会办交通”的浓厚氛围,特别是在农村公路建设上,交通、税务、电力、通信等部门在政策上给予积极支持,所有税费、设计费、监理费实行全免,电力、通信、广播“三杆”无偿迁移,确保了有限的投入发挥了最大的效应;各乡镇政府、村委会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上北京、下广州,多方筹资建设资金;全县广大农民群众、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踊跃捐资捐款,无私奉献,极大缓解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压力。据统计,五年内社会筹资近1.8亿元。
这些成绩和经验的取得,是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正确指导的结果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所有重视、关心、支持全县交通事业发展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辛勤工作在交通一线的干部职工表示最亲切的慰问,并致以最崇高的敬
2012年全县交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2012-02-06 09:42:42发表“总结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04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