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讲课稿: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课目: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目的:通过教育,使同志们树立正确的理想,立志在警营成长进步,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立足本职岗位正确实现自己的理想。
内容:一、理想的概念
二、人生理想的作用
三、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中的几点误区
四、革命军人实现理想的方法
重点:第一、三、四问题。
时间: 60分钟。
要求: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课后认真组织讨论。
方法:理论讲解,多媒体教学。
理想,是具有无限魅力、激动人心的字眼。古往今来,理想一直是鼓舞人们奋斗进取的精神动力,曾激发了无数人的聪明才智。理想,犹如一颗凝聚着幸福的五彩宝石,镶嵌在人生的旅途中,磁石般地吸引着众多有志者,争先恐后地向她奔去。理想,好象是人生航线的灯塔,指引着生命之舟保持正确的航向。那么,究竟什么是理想?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怎样实现人生理想?这正是人生航程中首先需要探索的课题,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理想的概念
“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意思是人生奋斗目标。我国古代,人们把理想叫做“志”。《尚书》中有“射之有志”之句,“志”好象射箭的靶子,它是人们的奋斗目标。《辞海》中说,理想“是同奋斗目标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
人生理想根源于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因此人生理想也是多方面的。
人生理想的构成是一个复杂系统,具有多序列、多层次结构。从广义上讲,可划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从理想的时间上分,有近期的理想和长远的理想;从理想的性质上分,有科学的和非科学的、崇高的和庸俗的、正确的和错误的区别。这里,我们仅就个人理想进行一些分析。
个人理想:个人理想是对个人未来的设想和奋斗目标,它包括三方面:个人的道德理想(即理想人格)、个人的职业理想、个人的生活理想。
(一)道德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高尚人格的向往与追求。它是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的道德理想。在社会主义时期,道德理想人格也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雷锋、张华、苏宁等光辉人物是我们军人学习的人格楷模。
(二)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职业以及希望达到的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反映了社会理想的目标,也反映了生活理想的要求,是沟通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渠道。社会主义社会为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些条件更加充足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职业理想并不总是按照个人的想法如愿以偿。特别是我们军人,当兵是尽义务,各种不同的岗位都是军队这个整体上不可缺少的“螺丝钉”。因此,我们在选择职业理想时,应牢记马克思的教导:“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7页,人民出版社,1982年)。
(三)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前景和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对美满婚姻、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概括地说,是对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追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者不是苦行僧,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人们正当的物质享受。因为物质生活是人得以生存、活动和创造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物质生活的状况决定和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对于一个忍饥挨饿的人说来并不存在人的食物形式……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6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因此,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也会逐步增长,这是完全正常的。但是,生活理想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其内涵和标准不尽相同。因此,每一个人必须根据自己的生活条件,从实际情况出发,来确定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切忌不顾自己的客观条件,而盲目地追随仿效他人。尤其是军人生活还具有与老百姓不同的一些特点,这是每一个军人确定生活理想时不能忽视的。同时,必须明白,生活理想不仅仅限于享受,更重要的是在于劳动、创造和贡献,只有努力奋斗的人,才能获得高的人生理想。
科学的理想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影响下,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认识和要求而在内心信念上确立起来的人生奋斗目标。
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一是人们对未来的一
军队讲课稿: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本文2012-01-07 10:45:38发表“党会党课”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02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