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节
(一)宴请礼仪
宴请是公关交往中常见的交际活动形式之一,恰到好处的宴请,会为双方的友谊增添许多色彩。赴宴要准时,赴宴前应修整仪容以及装束,力求整洁大方。在宴请排位时,客人要听从主人的安排。入座后,主人招呼,即可开始进餐,取菜时不要盛得太多,如不够,可以再取。如果主人为你夹菜,要说"谢谢"。吃东西时要文雅,闭嘴,细嚼,慢咽。不要发出声音或呕嘴。嘴内有食物时,切勿讲话。剔牙时,要用手或餐巾遮住口。当主人起身祝酒时,应暂停进餐,注意倾听。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时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饮酒不要过量,可敬酒,但不要硬劝强灌。
(三)拜访礼仪
1、拜访前的相邀礼仪:不论因公还是因私而访,都要事前与被访者电话联系。联系的内容主要有四点:
(1)自报家门(姓名、单位、职务)。
(2)询问被访者是否在单位(家),是否有时间或何时有时间。
(3)提出访问的内容(有事相访或礼节性拜访)使对方有所准备。
(4)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定下具体拜访的时间、地点。注意要避开吃饭和休息、特别是午睡的时间。最后,对对方表示感谢。
2、拜访中的举止礼仪:
(1)要守时守约。
(2)讲究敲门的艺术。要用食指敲门,力度适中,间隔有序敲三下,等待回音。如无应声,可再稍加力度,再敲三下,如有应声,再侧身隐立于右门框一侧,待门开时再向前迈半步,与主人相对。
(3)主人不让座不能随便坐下。如果主人是年长者或上级,主人不坐,自己不能先坐。主人让座之后,要口称"谢谢",然后采用规矩的礼仪坐姿坐下。主人递上烟茶要双手接过并表示谢意。如果主人没有吸烟的习惯,要克制自己的烟瘾,尽量不吸,以示对主人习惯的尊重。主人献上果品,要等年长者或其他客人动手后,自己再取用。即使在最熟悉的朋友家里,也不要过于随便。
(4)跟主人谈话,语言要客气。
(5)谈话时间不宜过长。起身告辞时,要向主人表示:"打扰"之歉意。出门后,回身主动伸手与主人握别,说:"请留步"。待主人留步后,走几步,再回首挥手致意:"再见"。
吃饭的礼仪:
餐桌坐次的暗示:在中国的饮食礼仪中.坐在那里非常重要.主座一定是买单的人.主座是指距离门口最远的正中央位置.主座的对面坐的是邀请人的助理.主宾和副主宾分别坐在邀请人的右侧和左侧,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的客人分别坐在助理的右侧和左侧.让邀请人和客人面对而坐.或让客人坐在主桌上都算失礼,中国的文化是不让客人感到紧张.
邀请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自己的部下或晚辈也可被按排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分配座位.中国人暗示谁对自己最重要.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归结为以下几点: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谢
礼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我们要更努力的做好并且传播它
用语
“谢谢你”、“对不起”、“请”这些礼貌用语,如使用恰当,对调和及融洽人际关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谢谢” 在西方国家,无论别人给予你的帮助是多么微不足道,你都应该诚恳地说声“谢谢”。正确地运用“谢谢”一词,会使你的语言充满魅力,使对方备感温暖。道谢时要及时注意对方的反应。对方对你的感谢感到茫然时,你要用简洁的语言向他说明致谢的原因。对他人的道谢要答谢,答谢可以“没什么,别客气”、“我很乐意帮忙”、“应该的”来回答。
“对不起” 社交场合学会向人道歉,是缓和双方可能产生的紧张关系的一帖灵药。如你在公共汽车上踩了别人的脚,一声“对不起”即可化解对方的不快。道歉时最重要的是有诚意,切忌道歉时先辩解,好似推脱责任;同时要注意及时道歉,犹豫不决会失去道歉的良机。在涉外场合需要烦人帮忙时,说句“对不起,你能替我把茶水递过来吗”,则能体现一个人的谦和及修养。
“请” 在西方国家,几乎在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时候,“请”都是必须挂在嘴边的礼貌语。如“请问”、“请原谅”、“请留步”、“请用餐”、“请指教”、“请稍候”、“请关照”等等。频繁使用“请”字,会使话语变得委婉而礼貌,是比较自然地把自己的位置降低,将对方的位置抬高
礼节
本文2011-12-03 14:23:19发表“欢迎欢送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99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