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如何在物资采购中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管理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1-11-16浏览:2737下载209次收藏

一、物资采购监督管理应关注的几个关键环节  

1.采购计划的制定。编制采购计划的采购部门或人员可能在编制采购计划时提出超出实际的物资需求, 还可能将一些实际并不需要的物品加入采购计划中, 以谋求部门或个人的私利。所以, 在监督采购计划时应关注所采购物资是否必须以及采购的数量多少等。  

2.采购供应商的选择。在充分市场经济下, 绝大多数物资品种数量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供应商资信等级差异, 使物资采购部门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并可能成为牟取私利的空间。按照什么原则择优选用供应商、由谁来最终决定等问题, 是监督的突出点。  

3.价格的确定。物资采购价格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变量的影响, 物资产品质量等级、功能、技术配置、交货条件等原因, 都会使同样一种物资产品的采购价格不同。什么样的性价比对企业最有利是监督的关键点。  

4.验收物资质量与数量。实际到货的物资数量与质量存在短缺和质量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这需要验收人员的检验。验收人员责任心和对质量标准的把握成为监督的关键控制点。􀀂  

5.货款结算。采购合同签订并开始执行后, 采购货款何时支付、支付金额大小、以何种方式支付都是监督管理的重点。  

   

二、当前物资采购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对供应商监管体制不明确, 机构多, 未形成合力。  

在物资采购监督管理中,惯性做法是由监察审计参与采购和验收环节的监督。没有明确监督管理部门就难于对采购的全过程实行监督管理,监管往往流于形式和表面, 监管不到要害。此外, 大型采购监督机构多, 又没有明确分工, 或多头交叉监管, 或遗留监管盲区, 未能形成监管合力, 造成监管体制的不明确。  

2. 角色模糊, 监督形同虚设, 流于形式。  

多数企业缺乏独立规范的采购监督部门, 采购监督者与采购者责任模糊, 不能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采购管理的内部监督机制没有形成,许多单位没有制定采购管理内部监督规程,在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的监督仅限于合同的签订, 而具体执行过程全凭供应商的自觉。采购活动中不能执行严格的检查, 对违反合同的行为也不能实施有效的处理处罚,由于对供应商的监督流于形式, 导致一些采购项目出现质次价高的现象。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谈如何在物资采购中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管理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