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是湖南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是湖南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来源:湖南日报 时间:2005-3-24 15:00:18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的可持续经济增长模式。湖南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我省属能源短缺省份,资源禀赋较差,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一般性资源多,战略性资源少;小储量的资源多,大储量的资源少。如对经济发展起主要支撑作用的煤、油、气、电四大能源,湖南都极为缺乏,对外依存度较大。同时,资源耗费高,如2003年每万元gdp消耗1.27吨标准煤,比江苏、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省市高出20%左右。每万元gdp耗水715.24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3.8%。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过程中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当前,我省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形势严峻。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区的水环境不容乐观,全省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酸雨污染范围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目前我省资源利用效率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发展循环经济是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随着世界各国生态环保意识的加强,发达国家对企业产品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只有彻底转变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走循环经济之路,才能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提高我省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要采取以下措施:
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要的战略方向。建立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高循环运行的生产系统和控制系统,全力打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的生态工业体系。探索以资源链纵向闭合、横向耦合、区域整合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发展模式,实现企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环保等有关部门可建立工业原料及废弃物方面的信息库,向社会提供有关循环经济方面的信息服务,为积极整合各种资源优势创造条件,构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信息平台。
有效运用政府的资源和力量,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推动企业和公众参与构建、实施循环经济。要以法律、行政等手段促进企业推广清洁工艺,确保循环经济流程的良性运行。要加大推进循环经济的财政投入,整合各种资源优势。政府要通过提供补助金、低息贷款等手段帮助企业建立循环经济生产系统。要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考虑实施排污交易政策。要建立消费拉动、政府采购、政策激励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应设立环境技术开发基金,重点支持废旧物品回收处理和再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促进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等公用性事业方面适用技术的开发、应用与推广。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引进投资项目和争取相对宽松的国际贸易环境的同时,优先发展具有先进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产业。
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谐社会、深化改革等六大任务,其中首要的是农村经济发展。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就必须突出工业,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
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迫切需要加快现代化步伐,必然要走工业化的道路。而中国的城乡差距悬殊,“三农”问题严峻,直接影响到城市工业化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步伐。因而,中国工业化的关键是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协同发展。另外,跳出“三农”,通过工业化来解决“三农”问题,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推进农村工业化势在必行。然而,资源与环境等国情以及国际形势,决定我们不能也没有条件再走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必须走农村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而促进农村的全面进步,实现城乡的协同共进。
&nbs
循环经济是湖南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本文2011-11-10 20:24:19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9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