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市场可行性报告
1. 现在光伏市场基本情况
1.1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政策
开发新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在2007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建设18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电安装容量的目标,目前,我国正在抓紧制定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到2020年,其规模将由2007年初定的180万千瓦调整到2000万千瓦,这都几倍于现有《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新目标,将成为正式的长期目标。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高度重视,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和调整电力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
自“十一五”开局以来,国家出台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和办法,其初衷是鼓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减轻我国目前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从而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其具体颁布的法律、规划、办法如下:
1)《可再生能源法》和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实施细则)发改价格【2006】7号明确了全额收购、合理上网电价和全网分摊的三项原则;
2)发改能源【2007】2174号:《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年8月31日发布;
3)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2007年第25号令:《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2007年9月1日生效;
4)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8月2日转发: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电监会、能源办《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国办发【2007】53号);
5)国家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发改委价格【2007】44号)提出了配额交易的概念;
6)发改办能源【2007】2898号:《关于开展大型并网光伏示范电站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了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的上网电价通过招标确定;
7)发改能源(2008)610号:《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08年3月3日发布;
8)财建【2009】129号:《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9)财建【2009】128号: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
10)财建【2009】397号:关于实施太阳能示范工程的通知。
11)现行国家有关的规程、规范、规定。
1.2国内外光伏产业的发展
近二十年来,我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巨大成就,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技术水平与实用化程度有了显著提高,应用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并网光伏技术也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国家科技部在“十五”期间,将并网光伏技术列为重要研究方向,对并网光伏发电的系统设计、关键设备研制、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和示范,并相继在深圳和上海建设了多个兆瓦级太阳能光伏示范发电站。2008 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安装容量40mw,是历史之最,比2007 年增长1 倍。到2008 年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安装容量为140mw。根据2007 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
目前国际上对太阳能资源已经十分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掀起了开发利用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的热潮。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成抛物面槽太阳能发电站,俄罗斯、澳大利亚、瑞士也相继建立了太阳能发电厂,1992年日本太阳能发电系统和电力公司电网联网,2000 年有7万家庭安装了太阳能家庭发电设备,光伏发电比例占到全世界的一半以上。2007年总安装量为230mw,预计到2010 年日本国内安装太阳能组件容量将达482万千瓦,到2030年累计安装太阳电池组件容量将达1000万千瓦,届时预计日本所有住宅所消耗的电力中的半数将来自太阳能。2004 年德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太阳能发电第一大国,截止2007 年底德国太阳能总装机容量达34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近两年来美国以加利福利亚州等州为代表,出台了各类对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扶持政策。其2007年的安装量从2006年的141兆瓦上升到了259兆瓦,年增长率近乎83%。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太阳能光伏技术和光伏产业发展很快,光伏发电已经从解决边远地区的用电和特殊用电逐步转向并网发电和建筑结合供电的方向发展,并且发展十分迅速。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荷兰等国家纷纷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光伏技术和光伏产业的发展,世界光伏产业以56.8%的平均年增长率高速发展。2008年世界光伏组件的产量是7900mw,比前年增长了近1倍。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的增长速度也较快,2008年国内光伏组件的产量已达2600mw,比前年增长了140%左右。据资料预测显示,到2010 年,全世界光伏产业将累计达到14-15gw,这表明世界光伏产业发展有着远大的发展空间。勿容置疑,开发太阳能资源,已经成为全球解决能源紧张的战略性计划。
综上所述,发展光伏产业符合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规划,也是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同时,对推进太阳能利用及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进程具有非常大的意义,预期有着合理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1.3国内光伏电站的接入方式
目前,国内的光伏电站主要以并网光伏电站为主,但光伏发电及并网还缺乏相应的管理规定,技术标准不完善,国家政策和激励措施也未考虑对电网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补偿,因此对光伏发电产业和电网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光伏电源出力的间歇性、周期性和随机性,加上逆变器并网、孤岛效应等因素,也会影响电网电能质量、电量计量计费、供电可靠性。随着大容量并网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建筑一体化电源的大规模接入电网,给电网的规划、运行控制和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为应对大规模光伏电源接入给电力系统带来的冲击,保障光伏电源接入后的电网能安全稳定运行并可靠地向电力用户提供优质电力,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和运行控制技术进行研究。
1.3.1典型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并网光伏系统多以分布式电源形式接入配电网。研究光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光伏电源属于间歇式电源,具有显著的不连续性和受天气影响的群发性;另一方面,由于分布式光伏电源的接入,配电网由传统的单端辐射型网络发展成为复杂的多端系统。因此,通过对光伏电源准入容量和接入位置、光伏电源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光伏电源引起的备用需求等重点课题的研究,形成通用、全面、典型接入系统设计方案,以指导今后光伏电源的接入系统设计。
(1)光伏电源准入原则和并网电压等级
目前的配电网接线模式主要有电缆网络的双电源双Π接线、双电源单Π接线及架空线路多分段多联络网。综合考虑光伏电源并网后的区域配电网可靠性、电压质量、电压稳定以及谐波注入量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合理控制接入电源的电压等级和安装容量,有效降低光伏电源对区域配电网的冲击。经多次仿真计算,初步确定光伏电站接入公用电网的总安装容量应控制在上级变电站最小单台变压器额定容量的15%以内;光伏电站t接入10kv公用线路,其总安装容量应控制在该线路最大输送容量的15%以内。
(2)并网点与公共连接点的技术要求
依据电力部门调度管理、保护整定、计量等需求,光伏电源的并网点应设置易于操作、可闭锁且具有明显断开点的并网总断路器,以确保电力设施检修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光伏电站与电网之间的连接点即并网点,也称为公共连接点,只能有唯一一个,作为解并列点。原则上公共连接点就是电能质量考核点。当光伏电站采用400 v并网且只有单台逆变器时,逆变器出口处作为并网点,并装设并网断路器;当光伏电站采用400 v并网且有多台逆变器时,逆变器通过400v交流母线汇接,汇接点作为并网点,然后在并网点装设并网断路器。光伏电站采用高压并网时,光伏电站升压变高压侧作为并网点,如果有多台升压变压器,变压器高压侧可并列运行,高压母线作为并网点设置并网断路器。
(3)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目前,国内投产的光伏电源数量较少,相关运行经验还不成熟。特别是光伏电源受光照、温度等天气、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对其性能变化情况不够了解。传统辐射状配电网的潮流是从电源到用户单向流动的,且配电网大多数故障具有瞬时性,所以传统配电网的保护设计通常是在变电站安装反向过流继电器,主馈线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支路装设熔断器。接入分布式电源
光伏产业市场可行性报告
本文2011-09-12 18:04:02发表“可行性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95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