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社会宽容论》读书报告

栏目:文章评析发布:2011-08-23浏览:2434下载225次收藏

《社会宽容论》读书报告  

图书信息:  

    书    名: 社会宽容论

  作   者:李振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1月第一版

开    本:20

页    码:552

写在前面的话:  

宽容为本,和而不同。宽容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或境界,而且是一种世界观。

背景简介:  

尽管不宽容和歧视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体系之中。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学术等领域宽容的呼声日益高涨,我们确实应该跨入并且正在跨入一个更加宽容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个人、群体、阶层、城乡、国际以及价值观念、信仰、精神追求等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纠缠的复杂特征,迫切需要探索社会宽容来解决我们所面对的问题。而《社会宽容论》这是通过探索社会宽容的内涵、实现主体、社会依据(社会分层、社会结构、社会秩序、社会控制、社会冲突、社会变迁等),对宽容与社会文明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予以回答。这里重点分析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与社会宽容的关系,即第三章的内容。

   

一、社会宽容的含义。  

1.社会宽容的复合性。社会宽容不是简单的彼此隔膜的“互不干涉”,这显然具有“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特征,与社会宽容所要求的彼此平等的内涵不相符;社会宽容也不是传统理解的容忍、忍耐、逃避,尽管传统的宽容思想带有直接的现实性,但其中含有许多“不得不”宽容的色彩;同时,社会宽容也并非是一种不负责的态度,不是那种随意性、等量齐观的相对主义态度,因为宽容始终与责任、惩罚等紧密相关。

2.社会宽容与创新。社会宽容本身将构成一套逻辑体系、话语方式,具备对既有事物和新事物的解构、重新解释的功能。一个处于新时代的国家、群体、个体必须强调创新、竞争和开拓竞争,而创新必然涉及宽容差异性、创造性的问题。通过对社会盛行的各种思想、现象进行反思,通过社会宽容的方式、实现策略的分析,会发现一些异于寻常的新的理解方式。

   

二、社会分层的宽容空间。  

1.社会分层现象是客观存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社会宽容论》读书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