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副总工程师先进事迹
从河道队副队长到水文站站长到三峡水文局副总工,从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到汶川5·12地震抗震救灾到西藏墨脱堰塞湖除险;一名普通的水文人,以他踏踏实实的作风、冲锋在前的勇气,从基层水文职工成长为全江水文标杆。他29年的工作经历,留下人生中最厚重的一段轨迹。他,就是长江委三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副总工程师xxx。
抽刀断水,完美决战三峡截流
时间回溯到1997年11月。三峡大江截留成功。中国人“截断巫山云雨”的畅想变为了现实。见证这一历史镜头,长江水文人感慨万千。没有人说得清,为了抽刀断水的这一刻,他们熬了多少夜,付出了多少心血。
在大江截流的所有水文监测工作中,最重要、最危险、也是难度最大的任务就是龙口水文监测。几百米宽的长江突然被拦腰截断到几 十米 ,就像几百辆车要同时通过一个只能容纳几十辆车通过的口子,水的流速、流量在瞬间暴增数十倍,要在此进行水文测量,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谁能啃下这么一块难啃的骨头?
危急时刻,xxx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他在担任黄陵庙站站长期间,和同事们创新了多种水文测验的方法和手段,是一个“拉得出,稳得住”的侦察兵。因此,一纸任命,他成为三峡大江截流龙口水文监测组组长。
在流量如此之大、作业环境如此恶劣的地方进行水文测量,在世界上都是首次,他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怎么办?一切就只有靠自己去摸索。
在大江截流龙口监测的1年多时间里,xxx带领着他的组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为世界上的"第一次"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成绩的光环总能让人羡艳不已,而光环背后的艰辛更能打动人心。
在时任三峡局副局长、三峡大江截流水文测验技术总负责的孙伯先心里,有一件事情一直无法忘记,十几年后还清晰如新。
在三峡大江截流时,水流急、水量大,常规的人工测量显然不现实。于是,adcp流量监测系统,必须从幕后走向台前。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adcp还是新鲜玩意。长江委水文局引进了几台,但从来没有在大型水利工程的水文监测中使用过。
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严峻的现实面前,xxx凭借着自己对该仪器操作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大胆地在龙口测量中使用adcp。也因此,他成为全国首个在内河的测量中使用adcp的水文人。
但是,adcp只能测到纵向的流速,横向流速分布还是需要人工定位测量。
这是又一次严峻的考验!作为组长,他必须先身士卒。于是,他决定自己去断面测量。如此湍急的水流,测船靠本身的动力是无法到达测量断面的。测量组用缆绳拴住测船的头尾,用拉纤的方式将测船拉到测量断面。
水流如脱缰的野马从上游奔泻而下,小小的测船在龙口被冲得颤颤巍巍,xxx趴在船甲板上,以免被测船甩到水中。
测船终于被拉到测量点。定位、放置仪器,观测、记录数据,凭借着扎实的业务功底和专业技术,他一气呵成,干脆利落。
回到岸上,他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了,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打湿衣服的,是奔腾的江水,还是他自己的汗水……
5年后的2002年11月,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成功。
明渠截流具有落差大、流速大等特点,无论是施工强度,还是技术难度、风险度,都大于1997年三峡大江截流,其总能量超过了原世界记录保持者巴西伊泰普工程截流,明渠截流的总体难度堪称世界之最。水文监测也因此承担着巨大的风险,面临着诸多高难技术的挑站。
毫无悬念地,有过三峡大江截流龙口测量成功经验的xxx,又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在
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副总工程师先进事迹
本文2011-08-16 14:56:49发表“事迹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94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