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心得体会
廉政风险,是指党员干部在公务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以及腐败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廉政风险防控,就是针对权力运行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认真查找在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主动超前预防、前移监督关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准确把握各类廉政风险点,有利于增强惩防工作的主动性,进一步规范惩防目标管理体系。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指围绕如何预防和控制廉政风险转化为腐败行为而建立起的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其实质是将现代管理学的方法特别是量化指标、质量管理、风险控制的方法运用于反腐倡廉工作,通过风险防范管理,实现内部监控与外部监督、廉政工作与业务流程、自律与他律的有效结合,将预防腐败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人和岗位,达到风险防范的目的。
查找廉政风险,是建立防控机制的第一步。 查找廉政风险,是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善查、真查、详查,使查找的过程成为对干部教育监督的过程。在查找廉政风险的过程中,要抓好领导岗位、中层岗位和其他重要岗位三个不同的层次。一级风险为:单位领导岗位风险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二级风险为:科室等中层岗位风险涉及行政、管理、执纪、执法等重要环节;三级风险为:其他岗位风险涉及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等。针对三个层次的岗位,通过“自己找、大家提、组织点、群众议、集体定”等办法,督促指导各单位和组织党员干部全面深入地查找和找准廉政风险, 进行审查评估,按照风险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确定风险等级。
---------------------------------------------------------------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上级的统一部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心得体会
本文2011-07-12 18:05:59发表“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9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