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课教案

栏目:党会党课发布:2011-06-30浏览:2438下载206次收藏

(2011年6月15日)
同志们:     
     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时候,我们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因为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辉煌的90年,也是不平凡的90年。这90年,充分证明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牢不可破,我们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必须进一步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今天,我的党课就以“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题,主要讲四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科学内涵

      第一、“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后指出,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追求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是工人阶级政党、也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如何进一步认识共产主义?我们党的十六大,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作出了科学的阐明,那就是: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它必须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它的主要特征是: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的提高,每个人都能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共产主义社会,它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进一步说,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不仅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发展,而且都能作为完善的个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进而得到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发展;获得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而不是作为单纯的手段而被动的发展。

      第二、“执政为民”是共产党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党章,把党的根本宗旨描述为“三个代表”,其核心就是切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为人民服务”提高到“让人民满意”,也就是说,作为执政党,必须切实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必须切实推动文化发展、促进世界文明;必须切实推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一句话,执政党要用真正的本领和切实的成效来为人民服务。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带领群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条战线不同岗位上脚踏实地的工作,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要十分真诚地热爱人民,忠于人民,一刻也不脱离人民,工作上依靠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时刻关心群众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到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真心实意地拥护党,党群关系才能密切。群众利益无大小轻重之分,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再小也必须认真对待,再轻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让群众满意,使党的宗旨、党的方针政策体现于解决群众的工作、生活的实际困难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融入到群众中去,扎扎实实地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带着深厚的感情,去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效来落实执政为民的要求。执政为民,就要从群众想“说”的事情“说”起,从群众想“做”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意见最大的问题改起,从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抓起,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也就是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我们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将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统一起来,将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把根本宗旨和发展目的统一起来,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和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实践结合起来,为实践党的宗旨、履行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一方面,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谋发展、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以此作为衡量执政党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另一方面,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相信和依靠群众,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理想和根本宗旨,贯彻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进步,我们只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的整体素质和道德水准,才能构建出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崭新生活。

      在讲到“以人为本”的来源时,有人总把它和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联系起来,强调中华民族历来尊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所谓“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其实,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虽然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但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对于“君”、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中从来没有什么“以人为本”,从来都是“以君为本”、“以官为本”。

      讲到“以人为本”的来源时,也总有人把它和西方人本主义联系起来。确实,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反对神性、张扬人性,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近代西方的人本主义,是同中世纪宗教神学文化的“以神为本”相对应的。西方人本主义为了强调人的自然主义本性,一般以抽象的人为出发点,这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中国共产党的以人为本思想,既不同于中国古代的以人为本,也与近代西方的以人为本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我们今天讲以人为本,既不是重提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也不是西方“人本主义”的简单重复。那就是突出社会发展中广大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强调社会发展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不断满足人的有效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二、深刻认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大意义

      当前,我们要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医护员工,为学校“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进一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进一步促进校园和谐稳定,我们就必须深刻认识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大意义,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历史经验深刻表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凡事广泛发动群众、坚定依靠群众。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无不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政治立场和根本特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过去了的前苏联、东欧的剧变以及现在的埃及等西亚、北非的局势动荡,等等,无不说明“民能载舟也能覆舟”的经典所在。自己的历史以及他人的今天,就像矗立在我们前方的警世碑,告诉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党的先进性与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显然,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已经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提出了新要求和新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只有毫不动摇地始终把自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毫不动摇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毫不动摇地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不断巩固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才能永葆党的事业之青春,才能带领我们一如既往地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跨越各种障碍,实现既定目标。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国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显著成就。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未来五年,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实现国家“十二五”发展目标,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国,就必须紧紧依靠全国人民,充分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汇聚最广泛的智慧和力量。只有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部工作中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各项工作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富民强国的宏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课教案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