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民营企业传承发展问题调查与思考

栏目:事迹材料发布:2011-06-05浏览:2523下载226次收藏

为深入了解江苏民营企业的传承发展情况,探讨民营企业接班人的成长规律,研究其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江苏省工商联和民营经济研究会于最近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对全省民营企业的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民营企业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者方面的问题

    1.企业的传承缺乏文化建设的内涵。企业创立和发展的逻辑是先有文化,后有企业。所谓今天的文化,明天的企业。企业的传承与发展,传承的是文化,发展的是企业。许多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利用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凭着一股艰苦奋斗的精神、冒险意识、对市场的敏感,抓住机遇,发展了起来。这些企业创业的动机和发展的目标主要是财富的积累。由于企业文化的培育不足,留给第二代的也是一个先天发育不足的企业,尤其一代身上的小农意识、观念上的某些误区,没有形成企业应有的文化,传承的只是资产,使得一些企业的传承成了财富的交接,企业的发展缺乏底蕴。

    2.第一代对第二代的强势控制。一代民营企业家在对待子女接班上表现出五种心态,一是进退两难型:希望子女尽快接班,但不放心,又不愿很快放手。二是无可奈何型:不想放手,但年岁不饶人,精力不够,心里充斥着失落感。三是还没干够型:退休没有时间表,干到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持这种态度的一代民营企业家占76.7%。四是私家保姆型:退居二线也要替儿女把握方向盘,不能休息。五是守财奴型:没有也不想考虑企业的传承,因为企业是自己的心血,财富是自己一手创造的。民营企业的第一代可以称之为说一不二的“强势一代”。这种强势的控制,加之沿袭原有的企业管理体制,严重束缚着第二代的创新和发展。

    3.对接班的子女期望值过高。第一代按照自己创业的能力和标准要求子女,希望能将自己遇到问题的解决方式交给第二代,但是忽视了两代人成长的不同环境。环境的不可复制性,决定着第二代难以具备第一代刻意要求的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所具有的一些特性。不少第二代企业家接班的时间与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换代几乎相吻合,面对的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在特定条件下遇到的问题与第一代相比,更难解决,而第一代企业家对准备接班的第二代望子成龙期望值超重,形成“老子对儿子永远不可能满意”。这使得第二代背负了很大的精神压力,有的甚至产生逃避接班心理。

    4.忽视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导致子女传承后继乏力。不少第一代企业家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孩子精心呵护,企业几乎是自己全部的生活世界,而偏废了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到了交班的时候,才意识到要培养。他们当中有不少虽然在子女年少时便将其送往国外求学,但学到的外来文化和理念并不完全适应、融入家族企业的文化土壤,有的出现了“水土不服”。一些多子女的第一代企业家在处理企业生产与管理时,雷厉风行,令行禁止,但在处理多子女矛盾时,束手无策,家庭矛盾成了心中最大的痛,不和谐的家庭关系成了企业内部一颗随时引爆的定时炸弹。另外,第一代企业家的子女在得到得天独厚的优越的生活和教育条件的同时,其自身的心理也容易产生新的种种问题,这也是他们的父母乃至社会无可预料、缺少准备,却又是必须面对的。

    二、承者方面的问题

    1.第二代还缺乏必要的历炼。调查表明,即使按血缘关系接班,第二代也需要经过一定的积累,甚至“斗争”才能顺利到位。每个企业的成长,在其内部都相伴随而生成一定的物质和文化的土壤,包括各种人脉基础。家族企业的传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江苏民营企业传承发展问题调查与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