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厂员工勤廉兼优先进事迹材料
爱到浓时似无情
对于一个6岁失去了母亲、16岁又失去了父亲、最初只有中专学历的女人来说,今天的**无疑是奋斗成功的典范——她在职读完大学;领衔开发、调试近80个钢种,产品进入国家重点工程,并拓展到欧美市场;先后捧得96本获奖证书,摞起来足有一米高;工作25年,她已经成长为出类拔萃的“技术专家”。
已入不惑之年的**成功了,然而成功来得并不容易,那是用太多的磨难,太多的汗水、太多的苦痛、太多的心酸,甚至是太多的怨恨换来的。
**常说:“是**培养了我,造就了我!我就是**的人!”这种生死相依的炽热感情填满了**的心,一个人心有多大、情有多深,为了**这片成就她的热土,为了倾注全部心血的热轧事业,她已没有更多的爱与亲朋、与好友、与自己分享——爱到浓时,已似无情。
无奈的冷漠 无声的愧疚
家庭对于很多女人来说是天,是生活的全部,而对于**来说,**才是她的天,事业才是她的全部。
每当生产线有新品种开发生产,就需要技术人员关注产品指标、成分和工艺设计,行话叫“跟钢”。
**的丈夫总是很清楚地知道妻子什么时候开始“跟钢”,因为每到这个时候,**就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夜里,全家还会被通报情况的电话惊醒,**“跟钢”的日子也是他和女儿不得安宁的时候。
“跟钢”三天一个周期,每天,**最多只能睡半宿囫囵觉,一次,出现了锻口不合的情况,产品指数改了七回,**硬是连续跟了七次钢。
“跟钢”辛苦,但**不跟心就慌。每一次“跟钢”,**都像迎接大考一样紧张,电话一响,她的心就怦怦跳个不停,生怕出现问题。
现在,**已经落下了“病”, 只有看到生产线运行平稳,产品质量没有潜在风险,缺陷得到消除时,她和全家的生活才能恢复正常。
“工作,就是她的爱好,就是她的需要。”这是领导对**的评价。对丈夫和孩子的关心,她能给予的则是少之又少。
结婚二十多年,她从来没给丈夫织过一件衣物,唯一的手工作品还是谈恋爱时送给丈夫的一条平针围巾。
很少顾及丈夫,女儿得到的母爱更是少得可怜。
孩子说,童年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己永远是幼儿园、学后班里最后一个回家的孩子,因为爸爸在外地工作,所以经常是和打更的老爷爷在一起等待不到天黑是不会出现的妈妈。
上学以后,妈妈就更不管她了,衣服都穿不整齐的自己每天都要一个人挤公交车上学,天再冷、雪再大、路再滑也没人接送,那个时候,她常常会觉得自己是个“野孩子”,而工作才是妈妈的亲女儿。
其实,作为母亲,**何尝不想给女儿一个温暖的家。在**的记忆深处有一件关于女儿的记忆,它像一根刺,只要想起,**的心都会被扎得生疼。
那是一天的半夜,**接到单位紧急通知到厂里去,丈夫不在家,没有任何人可找的**狠了狠心,把刚4岁的女儿一个人锁在7楼的家里。等到她下半夜急匆匆地赶回家时,却发现孩子不见了!
**说,当时她的头“嗡”的一声一片空白,整个人吓得几乎背过气去。她像发了疯似的把屋子从里到外找了个遍,最后在床和窗台之间狭窄的缝隙里找到了女儿。孩子已经蜷缩着睡着了,
炼钢厂员工勤廉兼优先进事迹材料
本文2011-04-15 13:17:04发表“事迹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88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