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统帅之道
毛泽东的统帅之道
一、出主意——如何决策
(一)通观全局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战术是地面上的战争艺术,战略是地图上的战争艺术。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强调有通观全局的能力和深刻的整体观念。战略失误不可能用战术来弥补。整体筹划决定我们的全局和命运。中国革命战争兴起之初,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以农村包围城市,星星之火,形成燎原大火,这是放眼全局的大手笔。抗日战争如下围棋,深入敌后,做眼造势,犬牙交错,层层火阵烧野牛。解放战争向北发展,向南防御,黄河为界,落子无愧,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指挥世界上最大的战争,确为操控全局高手。
企业经营需要战略上的整体谋划。纲举目张,无往不胜。要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和条件,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为实现企业目标进行综合性操作。在企业内部,要使各个部门,各个生产要素,协调运转,形成有机的整体,发挥综合效能。在企业外部,要充分考虑政治、经济、市场、科技、文教、地理、需求竞争等社会和自然的综合性影响,形成企业经营和发展战略。
(二)抓住枢纽
在通观全局的基础上,还要抓住枢纽。领导的重心是决策,决策就要通观全局,抓住枢纽。不通观全局,有可能导致体系失序;不抓住枢纽,就会陷入事务而不能自拔。
抓住枢纽务必纲举目张。“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着得手,满盘皆活。”抓住纲就能四两拨千斤,否则只能千斤拨四两。毛泽东指挥的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都是抓住战略枢纽,取得全局胜利的典范。抓住纲要独具慧眼,要当机立断。
抓住枢纽务必集中兵力。毛泽东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核心和要害,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是由小到大的制胜法宝,是以弱胜强的不二法门。毛泽东认为诸葛亮不善用兵。“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误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在最要害、最有决定意义,并有必胜把握的方向上,投入最大兵力,运用最大资源,实施突破,取得胜利。红军三次反“围剿”、陕北三战三捷都是战史绝唱。正如古代兵书所云:“并敌一向,千里杀将。”(孙武)“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努尔哈赤)。
抓住枢纽就要避实击虚。雷公打豆腐,专拣软的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强弱是相对的、可以转化的。“攻坚瑕者坚,乘瑕坚者瑕”,(管仲),打击对方薄弱环节,就能成为强者;分散对方兵力,就可以使自己变得集中。孟良崮战役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抗美援朝战争中“零敲牛皮糖”,都是转换强弱的典范。
企业经营也要贯彻此种原则。要善于运用有限资源,集中投入,取得最大效益。对所掌握的资源如人力、资金、物质、时间、信息等,实行科学组编和配置,选定主突方向,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优势。实行多角化经营,也要贯彻避实击虚原则,在出击方向上形成优势,否则极易遭受挫败。运用差异化战略,发展核心竞争力,其要害也在于形成优势。军事活动和经济活动都是
毛泽东的统帅之道
本文2011-03-05 11:32:27发表“党会党课”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87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