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0年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栏目:年终总结发布:2011-01-09浏览:2308下载214次收藏

      为深入全面推进xx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质量,在县委、县政府实施“四大战略”和建设“四大基地”发展思路的指导下,xx镇从实际出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确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以新农村驻村指导员为依托,通过每月召开新农村总结工作,总结新农村建设成功经验,确保了新农村建设的有序进行。现将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地处滇东北北部、大关县中部,国土面积406.47平方公里,共辖16个村民委员会130个自然村423个村民小组。目前,xx镇是大关县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乡镇,现有农户13585户,有人口64395人,其中农业人口61260人,劳动力33962人,从事第一产业(农业)人数33870人。适宜种植玉米、稻谷、小麦、洋芋、烤烟等农作物,对于发展冬早蔬菜、枇耙、核桃等经济作物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低热河谷地区适宜种植冬早蔬菜。全镇共有耕地面积74142亩(其中:水田9865亩,旱地6427亩),人均占有耕地1.21亩、林地3.26亩,有林地30余万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5万亩,人均占有经济林果地0.03亩,主要种植核桃、板栗、木漆、李、桃、樱桃、花椒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70亩,其中养殖面积20亩;牧草地5000亩,荒山荒地20000亩,其他面积2560亩。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2757万元;农业总产值19274万元,同比增长21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612元;粮食总产量实现23715吨,人均有粮实现365公斤;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10万元。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xx镇抓住机遇,紧紧围绕20字方针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以农民增收致富为根本目的,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口,全面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绩

(一)抓组织领导,促进农村建设有序进行。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副书记为副组长,镇直各机关负责人为成员的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2010年新农村建设以来,xx镇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工作原则,按照“四强新村”建设要求,积极调整新农村建设规划,大胆实践,不断加大发展特色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认真做好“十二五”规划,并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确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使xx镇集镇周边村组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健全、风俗习惯文明及新农村、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综合示范区的目标;二是转变政府服务职能,倡导村民自治,通过政府引导,采取村民自治组织形式,继续发挥“协会”和农村经合组织的作用,多形式的形成农户+协会(经合组织)+市场的生产经营格局;三是以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整合资金1.05亿元的四强新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巩固祥云海马、安乐田家湾新农村示范点,着手打造和规划实施打瓦、中心、双河及岔彝公路沿线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将四强新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逐步推进和谐小康新农村建设。力争到2011年完成四强新村建设,实现项目区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示范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今年以来,总投资696万元,完成对祥云村、安乐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土地改造、房屋亮化、道路硬化等工程。

(二)抓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增产增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2010年来我镇紧紧围绕xx肉禽蔬菜基地建设和物资集散基地建设为工作重点,以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稳步推进农村发展。一是种植业上:继续在低热河谷地带海马、田家湾、苦姜坪、金瓜、大水沟等五大片区扩展种植范围,适当开辟南甸、沿河等新区,大力发展反季蔬菜产业,树好“寸金黄瓜”等特色品牌,逐步由小而全,品种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不断壮大蔬菜产业。今年完成冬早棚膜等蔬菜23040余亩,实现产值11080余万元。在二半山区发展生姜、魔芋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种植生姜3500亩、种植魔芋1600亩;在高山片区大力发展畜牧和以核桃产业为主的特色林果,形成畜牧、林果产业带,向一村一品发展,打造全镇各具特色的产业带。2010年全镇计划种植核桃14810亩,现已完成打塘11028亩,完成338亩核桃移栽。同时,加大安乐村桃子、枇杷和打瓦村柑橘等水果产业发展力度,已种植枇杷540亩,示范带动全镇干果、水果等新特产业快速发展。按照“巩固老区,适当发展适宜新区”的原则,办好斜文省级优质样板烟基地,种植烤烟2140亩,收购烟叶65万斤,实现产值450万元。二是养殖业上:紧紧抓住畜牧示范区建设契机,把畜牧发展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切实抓好肉禽基地建设和仔猪基地建设,以扶持大户养殖为重点,加大资金、人力投入,加强防疫、市场监管等政策及科技措施的落实,巩固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巩固以祥云村科学养殖示范小区、xx村徐茂林生物发酵圈舍肥猪养殖场等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的具有带动性的畜牧养殖示范点,打造xx无公害原生态肉禽品牌,稳步推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全镇大牲畜存栏8981头,大牲畜出栏2054头(匹);羊存栏11400只,羊出栏6553只;生猪存栏46064头,出栏52705头;家禽存栏50360只,家禽出栏94423只,禽蛋产量262.3吨,实现产值11000余万元。三是种植马铃薯18680亩种植、推广杂交水稻种植3万亩,杂交水稻良种1.7万公斤以上,推广杂交玉米良种6万公斤以上,种植脱毒马铃薯1.5万亩,全面提高粮食单产覆盖率。全面实施 “百里科技长廊”样板工程,种植玉米 3万亩,其中玉米样板种植7800亩,确保了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三)抓农民增收,促进农民生活宽裕。xx镇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采用远程教育网观看科教片,请县里的专家办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农民参加培训,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普遍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或务工技能,实现农村青年技术化,知识化,培训场次达29余场,培训人员达6000人次。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将本地就业与外地就业结合起来,协调县人开办组织召开农村劳动力转移现场招聘会1次。三是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加大对冬早蔬菜、枇耙、核桃、架接桃子等经济作物的扶持,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四)抓党建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xx镇县共有党总支17个,党支部159个,党员1291名.今年以来,共发展党员166人,预备期满转为中共正式党员的有126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89人。下一步要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力争入党积极分子中致富能手比例达到75%以上,每个党支部中至少有1名致富能手。计划用三年时间(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发展党员300名,其中致富能手225名。2010年初全镇有党员空白村民小组36个,现已全部消除党员空白村民小组,实现了村民小组党员全覆盖,预备2011年实现90%的村民小组长和村干部是党员。目前培养的189名入党积极分子中,致富能手有99名,共发展党员166人,开展党员致富工程结对帮扶384对,均已超额实现了年初预定的目标。镇党委坚持“党的事业发展壮大到哪里,哪里就要建立坚强的党组织作保障”的原则。“支部加协会”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下,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逐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的一种新的工作模式。我们结合镇情、村情和民情,在农村专业协会中建立支部,通过“支部加协会”工作模式,加快农村专业协会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目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有两处,即xx村海马蔬菜产销“支部加协会”模式和公平先锋养猪“支部加专业合作社”模式。强化了党建工作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五)抓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村容整洁。按照新农村20字方针发展要求,我镇制定了合理规划,大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相关配套措施,全面打造干净、整洁、舒适、和谐新农村。水利设施上:积极做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统计规划,积极争取项目,解决农村实际饮用水问题,完成投资470万元,全长20.5公里的xx西堰维修加固工程;完成投资6万元的小型堰沟维修124件4公里;斜文村完成投资6万元修建爱心水窖30个。今年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包括中心、鱼孔、绿南、寨子、营盘5个村、35个村民小组、4725人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已完成中心、鱼孔、绿南共80万元的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6件;正在实施重点打造寨子、营盘两村各1件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亮点工程项目;完成377万元绿南片区以工代赈项目工程;维修灌溉沟渠126条,解决1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夯实了农村水利设施,改善了农民饮水问题,提高了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交通上:积极配合抓实彝岔二级公路建设,累计调处矛盾纠纷80件,保障了公路建设顺利进行;抓实天罗公路通达工程;实施撮箕河至鱼孔村村公所公路总投资114.28万元,路基开挖已达6公里,已完成投资38余万元,工程进展顺利,预计明年6月完工;积极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采取政府引导,村组主导,群众参与的原则,实施项目20个,实现工程总投资达326万元,使得xx镇村级公路里程达300公里以上,极大地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电力设施上:2010年xx镇农网改造工程涉及安乐、xx、祥云村。安乐村共改造十四个台区,已架通10kv高压线5.8km,低压400v、220v线路共计32.4km。完成台区三个,其余台区正在或准备施工当中。xx、祥云村农网改造共立电杆367根。集镇建设上:一是xx镇走“以地生财、以财促镇、以镇促商”的路子,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积极实施田坝新区(xx怡滨花苑)和朝营新区(xx花园)建设。xx怡滨花苑:总投资近9680万元,总建筑面积近4.5万平方米、社区规划住宅300余套、商业面积约1.2余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第一期三栋小区房板模封顶,第二期楼房建设正准备启动,完成投资3178万元;xx花园:总投资5000万元,总建筑面积39814.2平方米、廉租房住宅20546平方米、配套非廉租房住宅5079.6平方米,目前,1、3、5栋桩基完成60﹪,累计完成投资400万元。预计xx怡滨花苑和xx花园建设竣工后,可接纳4000余人居住,到时集镇人口将达1.2万余人。二是在原粮管所地址上,建停车场一个,有效缓解集镇交通;三是有xx、幸福、沿河3个集镇,便于农村集贸有序进行;有老式公厕3座,简易垃圾填埋场2个,小型垃圾清运车2辆。在做好镇村规划建设的同时,我镇扎实开展“清改”工作,出动挖掘机、推土机,对猪圈、露天茅厕、草堆、路边垃圾进行迁移清理,使村民能有一个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六)抓宣传教育,促进乡风文明。积极提倡移风易俗,勤俭节约,健康向上的生活民风。一是整顿村里的文化市场,共计清理各种庸俗低级书籍和音像制品400余件;二是组织了宣传组深入农村广泛宣传,教育广大村民遵纪守法,坚决杜绝黄赌毒现象,共发放有关农业、科普、生活、健康教育等宣传资料达4000余份,提高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三是大力协调组织上级在我镇开展的“文化三下乡”活动,通过向农民演出适合农村实际,符合新农村建设特点的各种文化活动,让农民生动的了解了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意义;四是各村修建了文体活动场所,为村民提供了业余爱好需求,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活动,促进了文明乡风的形成。

(七)抓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民主管理。一是配强配齐村两委班子,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密切配合工作,各指导员辅助村两委办公,积极发挥协调作用,处理新农村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利用宣传栏、公开栏、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文件政策,惠民措施。二是制定了村规民约,提升村民素质,实行民主管理,规范开展“一事一议”项目及其他工程。三是及时将村务、财务公开,有重大事项随时公布,做到村民对村里情况应知尽知,形成以村民代表为主体的村民民主决策、自主管理。四是为便于村民办事方便,各村公所实行了值班制度,使群众有事可以及时找到村两委报告,使村级管理更科学、更符合群众切身利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八)抓指导员队伍建设,争取资金投入。通过一周一例会的学习汇报,为xx镇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一周一例会不断提高了第四批新农村指导员的思想觉悟,为xx镇新农村建设做了

积极的贡献,发扬了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的无私精神。二是对村两委的办公用品提供支持,在能力范围之内,缺啥补啥。三是出资帮助解决修通公路及各种便道路、便道桥。四是争取资金解决牲畜改圈、房屋改建亮化。                                                                                                                                                                                                                                                                                                                                                                                                                                    &n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2010年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点击下载
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