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0年畜牧兽医局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打算

栏目:年终总结发布:2010-12-21浏览:2372下载125次收藏
2010年,全县畜牧兽医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大五中全会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等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提升畜牧产业化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强化动物疫病防疫工作为重点,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产业化调整,提高养殖效益,稳步发展畜牧业。一年来,通过全县各部门及畜牧兽医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县人代会提出的畜牧业发展目标,实现全县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畜禽饲养量持续稳定。截至2010年底,预计全县生猪存栏23.6万头,完成年计划的100.4%,同比增长2.6%;生猪出栏61万头,其中:肉猪出栏15.3万头,完成年计划的102%,同比增长6.5%,仔猪出栏45.7万头。牛存栏5.86万头,完成年计划的101%,同比增长11.8%;出栏0.99万头,完成年计划的101%,同比增长1.4%。羊存栏1.92万只,完成年计划的101%,同比增长10.3%;羊出栏0.64万只,完成年计划的106.7%,同比增长3.2%。家禽出栏47万只,完成年计划的102%,同比增长11.9%。
(二)畜禽产品产量稳定增加。截至2010年底,预计全县肉蛋总产量1.37万吨,同比增长4.5%。其中,肉类总产1.30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07.3%,同比增长3.1%;禽蛋产量0.06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04.5%,同比增长17.4%。
(三)畜牧业产值有所增加。2010年,预计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2.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7%,同比增长0.5%,牧业产值预计占农业总产值34%,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狠抓动物防疫工作,强化防疫责任。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机制,强化防疫责任,严格强制免疫,深入疫情排查,扎实有序地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全县畜禽疫病死亡率均控制在省市下达的控制范围以内,确保了我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动物防疫。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部署,按照国务院“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动物防疫工作,于2010年1月26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紧急通知》(宁府办明电〔2010〕2号),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年初在与市畜牧兽医局签订《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的基础上,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动物防疫责任书》,县畜牧兽医局又与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签订《动物防疫责任合同》,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再与各村牧医员签订《防疫责任合同》。我局下发《关于成立动物防疫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宁牧发〔2010〕8号)文件,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总支书记、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办公室、法规股、兽医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控制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动物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局领导分片负责联系各乡(镇),县级专业技术人员分组负责联系各乡(镇),乡(镇)兽医站技术员分别联系挂钩各村,指导督促和参与动物防疫工作。将全县9个乡(镇)划分为四个片区,即**镇片区;磨黑、德安、梅子片区;同心、德化片区;普义、勐先、黎明片区。4名局领导带队深入挂钩联系的片区,配合乡、村组织和指导免疫注射和疫病监测、防控知识宣传、防疫综合服务等工作,消除防控工作死角和免疫空白点。
2、创新机制,狠抓措施落实。为促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我们积极创新机制,狠抓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有力、有序、有效、扎实深入地推进综合防控工作。一是春防期间,先在**镇和勐先乡推行“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强制免疫试点,经过县、乡、村各级业务技术员的共同努力,这两个乡镇提前完成春防工作任务,在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上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此,在秋防工作中,全县推开“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免疫模式,保证了全年动物防疫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二是乡(镇)兽医站技术人员各自建立一个免疫示范村,在春防和秋防工作中分别亲自实施免疫注射口蹄疫100头,猪瘟100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100头,禽流感100羽和鸡新城疫100羽,为科学防控动物疫病,规范免疫注射工作起到了示范样板的作用。三是建立健全动物免疫档案。四是加强对春防工作的督促检查工作。我局加大对乡、村防疫工作的检查和督查工作力度,局领导带队分四个小组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对动物免疫户口册和动物免疫档案进行抽查,以督促落实防疫工作中的各项措施,检查指导具体业务工作中的不足,使免疫注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全年免疫注射猪口蹄疫疫苗425467头,应免动物密度为106.73%;免疫注射牛口蹄疫疫苗94970头,应免动物密度为102.39%;免疫注射羊口蹄疫疫苗30939只,应免动物密度为101.27%;免疫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404114头,应免动物密度为101.5%;免疫注射猪瘟疫苗416976头,应免动物密度为104.59%;免疫注射高致病性禽流感苗830491羽,应免动物密度为99.78%;免疫注射鸡新城疫疫苗715895羽,应免动物密度为95.67%。其它常规动物疫病的免疫注射情况为:免疫注射猪肺疫89643头,免疫注射牛出败疫苗40033头,牛气肿疽12007头,免疫注射禽霍乱疫苗399514羽,犬只群体免疫率为60.4%。全年佩戴免疫标识125749套。
3、加强动物检疫工作。认真做好动物检疫的执法监督管理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值班制度,严格操作规程,促进动物检疫工作规范化,达到“以检促免”效果。重点加强产地检疫、活畜市场检疫及屠宰检疫工作,严把产地、屠宰、流通运输等环节的检疫关,实行查证验物,严格检疫,对全县畜禽屠宰坚持“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分散经营”和“宰前检疫,宰后检验”的原则,屠宰检疫率和上市畜产品检验率达100%。2010年,全县开展产地检疫畜禽96047头(只),其中:猪63826头,牛4845头,羊305只,禽类27022只,其它49头(只)。屠宰检疫动物37457头只,其中猪33396头,牛3929头,羊77只,其它55头(只)。
4、做好动物疫病监测和检测工作。在春秋两防结束后,按照省厅要求,配合市局对全县9个乡镇进行随机抽查,并采集免疫血清报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抗体。共送检畜禽血清、动物组织等样品1000份,其中:牲畜免疫口蹄疫血清115份、鸡血清495份、猪血清114份、羊血清83份。同时,做好疫情网络传输及报告工作,专人负责对县区网络传输的管理,确保动物疫情网络传输报告及时、数据和情况报告准确。通过以上措施,我县动物防疫工作取得了实效。
(二)加大科技推广,科技兴牧进程有序推进。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和饲草饲料开发利用力度,着力在畜牧生产过程中突出优良畜禽品种改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科技兴牧进程有序推进。一是以推广猪人工授精改良为重点,加大猪品种改良站点建设,全面提高生猪良种覆盖率。2010年,全县预计完成猪杂交改良6.8万胎(其中:人工授精5.3万胎),生猪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二是提高饲料入户率,预计推广浓缩饲料2.7万吨,配合饲料入户率达90%以上;三是加强饲草饲料开发,积极引导广大农户积极推广优质牧草种植,年内共种植优质牧草0.3万亩,推广制作青贮料2.66万吨、氨化料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2010年畜牧兽医局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打算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