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移民开发局工作总结
一年来,**县移民开发局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以及水电移民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水能兴县”这一战略目标,加强对移民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一、移民基础工作情况
(一)金安桥水电站施工区、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随着金安桥水电站蓄水时间的日益临近,移民搬迁安置任务显得越来越紧迫,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自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启动以来,我县涉及搬迁的各乡(镇)、各部门的移民干部及工作人员不辞劳苦长期驻扎在金安桥,开展了一系列艰苦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金安桥水电站库区、施工区共搬迁安置165户710人,有37户169人选择了自行安置,有128户541人搬迁到涛源镇下甘坪安置点进行永久安置。已完全能够满足电站清库和正常蓄水的需要,为金安桥水电站建设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金安桥水电站库底清理工作
根据《金安桥水电站下闸蓄水建设征地移民搬迁安置任务要求设计报告》(2010年10月审定本)和《金安桥水电站下闸蓄水水库库底清理技术要求专题报告》(2010年9月审定本)规定,我县认真开展金安桥水电站库底清理工作。截至10月20日,我县认真组织县、乡、村、村组联合清库工作队,对库区淹没线下的184户(搬迁户)完成了一般卫生清理、正确处置了生活垃圾、清理坟墓317冢、清理一般构建筑物55245.3m2。库区淹没线下的林木清理和其他清理正在进行,目前已清理林木2900亩。
(三)鲁地拉水电站枢纽工程区移民安置工作
2008年我县组织完成了鲁地拉水电站枢纽工程区鲁地拉村103户451人的搬迁工作。为尽快安置移民,2009年以来,我县积极争取业主资金,配合设计、监理等单位现场办公,加快了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到2009年10月底,东风乡米汤地移民安置点已经全面满足了移民建房要求。在建房前期,为确保移民建设安全牢固的永久住房,我局委托丽江阳光劳动服务公司对鲁地拉村移民进行了为期10天1200多人次的木工技能培训。针对安置点后期有部分移民户存在建房木材紧张的困难,我局积极向林业部门协调争取木材指标500m3以满足移民户的建房用材。由于正常死亡和并户,目前,米汤地共有移民户100户,已有93户移民完成了住房建设,有7户正在建设之中,计划11月底全部完成。
(四)祥宁公路鲁地拉水电站淹没段复建工程的征地拆迁及协调工作
预算总投资1.6亿元的祥宁公路鲁地拉电站淹没段复建二级公路工程于2009年3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在县移民局与涛源乡、片角乡党委、政府的密切配合下,征地拆迁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已兑付各种补偿资金418.9万元,搬迁坟墓229冢,对9户搬迁户进行了临时安置。工程所涉及的电力、通信改建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公路建设正常推进,目前已完成投资8300万元。
(五)安置区土地调整工作
一年来我局积极开展鲁地拉、龙开口、观音岩三座电站规划安置区的土地调整工作,并启动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1月6日,鲁地拉水电站库区项目建设工程指挥部成立,通过工作组走村入户,宣传政策,积极做好群众动员工作。至目前,涛源移民集镇金江坪安置区需调整土地1165.07亩,已签订补偿协议111.215亩,占调整面积的9.5%;校场梁子安置区需调整土地170.5亩,已签订补偿协议170.5亩,占调整面积的100%;堡子坪安置区需调整土地1299.23亩,已签订补偿协议136.82亩,占调整面积的10.5%。片角乡紫港坪移置点需调整土地202.67亩,已签订补偿协议198.1亩,占调整面积的97.8%;跑马安置点需调整土地86.89亩,已签订补偿协议18.85亩,占调整面积的21.7%。
2010年3月5日,观音岩水电站移民安置点土地调整工作组进驻仁和镇,通过工作组耐心细致的工作,目前观音岩电站仁和集镇安置点建设用地调整工作已经完成,并与181户移民签订了征地协议;观音岩水电站红卫林场移民安置点建设用地调整工作也已全面完成。观音岩电站仁和镇、红卫林场两个安置点施工图设计于7月8日通过市移民局组织的审查,待审查修改的施工图完善后将进入招投标程序。仁和汇源街场涉及我县个体工商户72户171人,农村住户6户22人。为了配合观音岩水电站**县库区仁和镇临江至红星桥公路(四级柏油路,全长24.6公里,总投资2500万元)建设,需提前对仁和镇汇源街场进行搬迁。今年初,**县人民政府根据《观音岩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及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观
一、移民基础工作情况
(一)金安桥水电站施工区、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随着金安桥水电站蓄水时间的日益临近,移民搬迁安置任务显得越来越紧迫,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自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启动以来,我县涉及搬迁的各乡(镇)、各部门的移民干部及工作人员不辞劳苦长期驻扎在金安桥,开展了一系列艰苦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金安桥水电站库区、施工区共搬迁安置165户710人,有37户169人选择了自行安置,有128户541人搬迁到涛源镇下甘坪安置点进行永久安置。已完全能够满足电站清库和正常蓄水的需要,为金安桥水电站建设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金安桥水电站库底清理工作
根据《金安桥水电站下闸蓄水建设征地移民搬迁安置任务要求设计报告》(2010年10月审定本)和《金安桥水电站下闸蓄水水库库底清理技术要求专题报告》(2010年9月审定本)规定,我县认真开展金安桥水电站库底清理工作。截至10月20日,我县认真组织县、乡、村、村组联合清库工作队,对库区淹没线下的184户(搬迁户)完成了一般卫生清理、正确处置了生活垃圾、清理坟墓317冢、清理一般构建筑物55245.3m2。库区淹没线下的林木清理和其他清理正在进行,目前已清理林木2900亩。
(三)鲁地拉水电站枢纽工程区移民安置工作
2008年我县组织完成了鲁地拉水电站枢纽工程区鲁地拉村103户451人的搬迁工作。为尽快安置移民,2009年以来,我县积极争取业主资金,配合设计、监理等单位现场办公,加快了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到2009年10月底,东风乡米汤地移民安置点已经全面满足了移民建房要求。在建房前期,为确保移民建设安全牢固的永久住房,我局委托丽江阳光劳动服务公司对鲁地拉村移民进行了为期10天1200多人次的木工技能培训。针对安置点后期有部分移民户存在建房木材紧张的困难,我局积极向林业部门协调争取木材指标500m3以满足移民户的建房用材。由于正常死亡和并户,目前,米汤地共有移民户100户,已有93户移民完成了住房建设,有7户正在建设之中,计划11月底全部完成。
(四)祥宁公路鲁地拉水电站淹没段复建工程的征地拆迁及协调工作
预算总投资1.6亿元的祥宁公路鲁地拉电站淹没段复建二级公路工程于2009年3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在县移民局与涛源乡、片角乡党委、政府的密切配合下,征地拆迁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已兑付各种补偿资金418.9万元,搬迁坟墓229冢,对9户搬迁户进行了临时安置。工程所涉及的电力、通信改建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公路建设正常推进,目前已完成投资8300万元。
(五)安置区土地调整工作
一年来我局积极开展鲁地拉、龙开口、观音岩三座电站规划安置区的土地调整工作,并启动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1月6日,鲁地拉水电站库区项目建设工程指挥部成立,通过工作组走村入户,宣传政策,积极做好群众动员工作。至目前,涛源移民集镇金江坪安置区需调整土地1165.07亩,已签订补偿协议111.215亩,占调整面积的9.5%;校场梁子安置区需调整土地170.5亩,已签订补偿协议170.5亩,占调整面积的100%;堡子坪安置区需调整土地1299.23亩,已签订补偿协议136.82亩,占调整面积的10.5%。片角乡紫港坪移置点需调整土地202.67亩,已签订补偿协议198.1亩,占调整面积的97.8%;跑马安置点需调整土地86.89亩,已签订补偿协议18.85亩,占调整面积的21.7%。
2010年3月5日,观音岩水电站移民安置点土地调整工作组进驻仁和镇,通过工作组耐心细致的工作,目前观音岩电站仁和集镇安置点建设用地调整工作已经完成,并与181户移民签订了征地协议;观音岩水电站红卫林场移民安置点建设用地调整工作也已全面完成。观音岩电站仁和镇、红卫林场两个安置点施工图设计于7月8日通过市移民局组织的审查,待审查修改的施工图完善后将进入招投标程序。仁和汇源街场涉及我县个体工商户72户171人,农村住户6户22人。为了配合观音岩水电站**县库区仁和镇临江至红星桥公路(四级柏油路,全长24.6公里,总投资2500万元)建设,需提前对仁和镇汇源街场进行搬迁。今年初,**县人民政府根据《观音岩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及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观
2010年度移民开发局工作总结
点击下载
本文2010-12-18 09:58:35发表“年终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8392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