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0年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工作总结

栏目:年终总结发布:2010-12-07浏览:2145下载146次收藏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培训单位和广大培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养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和“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思路,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精心组织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基本情况  

2010年,省、市下达我区新型农民培训任务为710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42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500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1400人。  

1、工作扎实,培训任务出色完成  

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完成培训4252人,其中,沼气工319人,村级植保员及防疫员317人,渔民102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40人,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160人,农机手674人,农资经营人员326人,农产品加工从业人员237人,农村建筑工匠1223人,其他854人。全部实现转移就业,其中就地转移率为91%。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普及性培训)1500人,(提升性培训)310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提升性培训)50人。截止10月底共举办培训班30060场次,现场指导19340次。专业农民(普及性培训)集中培训7次,累计21学时,现场指导累计12次,(提升性培训)集中培训累计30学时,现场指导累计4次,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集中培训累计40学时。均达到或超过省市要求的培训天数和指导次数。  

2、组织健全,培训体系完善  

    成立了颍东区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区政府副区长陈向前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选派了责任心强、有工作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工程办公室,相关办公设施、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备齐全。  

3、师资雄厚,培训力量增强  

    经过规范招标、认真研究,确定了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区水产站2个农民科技培训机构和奔富技校、正大学校、中华职业学校、扶贫技校等6所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聘请省、市专家12人,培训师资队伍35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员28人。全区新型农民培训力量明显增强。  

4、管理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健全  

    一是落实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度。在基地申报和项目管理中,区项目办对培训机构的法人资质严格把关,明确法人负责制。  

    二是按规定程序招标确定培训基地。按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工作部署,我区对培训机构进行了公开招标。确保了基地认定的公开、公正、透明。  

三是落实了公示制度。在基地认定和项目实施中,区新型农民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培训基地,及时公示相关信息。如:基地认定结果政府补助标准、物价部门下发的收费标准等。  

    四是落实了管培分离制度。区新型农民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培训机构及各乡镇、街道分别签订了项目合同书或目标责任书,农业专业技术培训机构也与各培训班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自权利和义务,真正做到了管培分离、一级监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5、监管有力,项目资金管理使用规范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受训农民的补贴,及时调整了补贴标准,提升性培训每人补贴500元,普及性培训每人补贴320元或260元。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教材资料费、教具损耗、聘请教师讲课费、课时费、交通费、住宿费、师资培训、科技辅导员辅导费、误餐补助费、车旅费、教学管理、跟踪服务等。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技术指导员下乡服务补助、科技示范户物化补贴、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助、聘请专家、农技人员培训、管理费用等。  

 项目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省市培训资金使用原则和监管要求,坚持专款专用、集中管理的原则,严明财经纪律,严格财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统一开支范围、统一报销程序,统一费用标准,建立了完整的财务档案,确保直接让农民受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2010年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工作总结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