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战洪魔立潮头——嘉积镇党委在抗洪救灾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纪实
今年10月,连续大范围的强降雨天气,引发嘉积城乡万泉河、嘉浪河、双沟溪等主要溪流洪水泛滥,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大灾面前,嘉积镇党委急灾情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勇立潮头,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抗洪救灾,经受了这场6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洪水的历练和考验,在万泉河畔唱响了一曲创先争优、抗洪抢险的奋战之歌。
坚强领导,凝聚起一支强大的抗洪团队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市委常委、嘉积镇委副书记、代理书记陈宙在抗灾中常挂嘴边的一句话。这些日子来,他紧紧绷着这根弦,一丝也不放松。
早在强降雨来临前, 9月30日下午 ,陈宙就根据市委书记祝春荣、市长符宣朝的指示及市“三防办”关于做好强降雨防汛工作的通知文件,批示送镇“两套”班子成员阅知,同时要求通知传达到各村(居)委会,并明确强调要克服麻痹思想。 10月1日 至3日,虽然是国庆黄金周,但陈宙无心休假,一直与镇委副书记、镇长黄绍雄等班子成员保持联系,关注降雨情况。 10月3日 获知陵水因强降雨发生山体滑坡事故的气象灾害信息后,他马上意识到汛情的严重性,立即指示班子成员及早组织干部下乡进村,做好防汛工作。
10月4日 上午中午12时,已经提前结束休假回到嘉积指挥抗洪的陈宙,收到登仙岭居民区龙二居民组被水浸淹的险情报告后,立即带上镇长黄绍雄和部分干部第一时间赶赴龙二居民组,察看水情,并组织转移被淹的居民。随后,他又带领其他同志向长岭和九陆岭水库奔去。在那里,他从坝体、坝顶、坝头、坝脚一一察看防汛抗洪准备情况,并对做好水库巡查值班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和提出要求。晚上7时多,又急匆匆赶回镇里,召开镇领导汛情检查汇报会。
面对正在继续加重的严峻灾害险情,陈宙果断决策:由镇党政领导兵分四路,分赴所有的村(居)委会,了解各村庄的地形地势、水情水势,做好群众受灾转移的准备和安排好低洼村居民的安全转移。简短的碰头会一结束,陈宙带上副镇长雷乃益、王仁柏及镇干部黎纯才这一组人马,冒着暴雨,跑遍了泮水片区8个村委会。
10月5日 凌晨2点,各组回到镇内集中汇报汛情,面对严峻的水情,他立即召开班子会议,并决定早上8时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全面部署抗洪救援大行动,动员全线投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会后,雨大水涨,干部们已无法趟水下村了。陈宙立即联系驻军某师团杨政委和肖团长,请求紧急支援三部野战汽车送干部赶赴受灾第一线,转移群众,运输船只,实施救援。
从 10月5日 的持续强降雨以来,陈宙一直冲锋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里邦村群众一家5口被困房顶,镇干部和驻地官兵紧急实施救援;桥头村全村被淹, 紧急救援转移安置2000多名受灾群众……每一次的抢险救援都有他勇站潮头指挥作战的身影。在他的抗洪救灾日志中详细记录着:至 10月6日 晚12时 ,组织指挥全镇两级干部出动8120人次、部队官兵出动880人次、抢险队450人次、船690舟次,共转移了38000多人、紧急救援3260人、设置安置点63个、安置灾民8008人。在市委党校、预备役营房、师团部军营、海燕宾馆、制梁场等灾民安置点,不时能见到他披着雨具、穿着水鞋对灾民问寒问暖的身影。
在一把手的带动和影响下,嘉积镇党委一班人在风雨里、在洪水中,凝聚成一个团结战斗的坚强团队,发挥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抗洪救灾工作的科学有序进行。镇党员干部、镇人武部副部长王雄、镇财贸办主任陈健、镇综治办主任王海兴在特大暴雨洪水灾害面前,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心中装着群众,情系灾民安危。王雄自 10月5日 开始就先后转战桥头村、新潮村、大坡村、里邦村、龙寿洋、礼都红庄村,并直接用冲锋舟、铁皮船、小木船转移救援灾民300多人。陈健自 10月5日中午12时 先后辗转于益群村、北门市场、里邦村、桥头村,一直坚持战斗到 10月6日下午4点多 钟。饿了,啃块方便面;渴了,喝口雨水;困了,用水抹抹脸;在危急关头一直战斗在风雨里、洪水中。直到被省内挂职赶回参加指挥抗洪救灾的市委常委、镇委书记陈大钊看到了,下令要求他离开现场去休息,他才稍为歇了下来。王海兴从10月5日夜10点多,登上救援的部队野战车那时起,就坚持连续二天冒着暴雨,浸泡在洪水里,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血肉之躯,为灾民遮风挡雨,为受灾群众托起生命之舟。
堡垒更坚,筑就一座冲不垮的“大堤”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洪水灾害中,嘉积镇党委始终把救人、救援、转移、安置放在第一位,以临战的姿态指挥着各村(居)党支部、村委会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在灾情严重的大坡村,村党支部在12个村党小组组织起12支78人组成的抗灾救援突击队,党旗在风雨中飘扬,在抗洪救灾中竞艳。广大党员干部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不顾疲劳,连续奋战两昼夜,用小木船、小铁皮船、冲锋舟运载和人工携背等方法转移安置灾民1430人。
在洪水浸淹达 4米 深的桥头村、里邦村和山叶社区,党支部成了坚强的战斗指挥部,党员人人争当排头兵和突击手,一直战斗在抗洪救灾的最前沿。在那里,有成批成批的党员干部两天两夜泡在水里;有成批成批的党员干部三天三夜没有合上一眼;有成批成批的党员干部三天三夜没有回过家,家中的亲人、家中的物资受淹、被浸都全然不顾。就是靠这种先人后已、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组织动员转移受灾群众,紧急救援安置灾民和老弱病残者及儿童,创造了因连续多天特大暴雨洪水,淹没深度达 4米 以上,却没有发生一人伤亡的奇迹。
山叶村党支部在危难关头,时刻关心着受灾群众,及时与镇党委、镇政府保持信息联系并派出村“两委”干部作为联络员,配合救援队伍给灾民送食物、作群众的思想安抚工作,探水路,当向导,带领救援船队,把300多位受灾群众及时转移到市区安置区,安全安置。
朝标村党支部在探知北门市场与玻璃厂交界的围墙倒塌,出现了山体滑坡,将危及到周边房屋倒塌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后,立即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年青力壮党员和优秀青年组成的抢险队,奔赴险情地点,在暴雨洪水中组织转移群众,并采取派人守候,出示警告牌、拉起红绳,竖立竹竿等充当隔离带分开告示等,有效地制止了险情的二次发生,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礼都村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村组干部临危应战,组成6个48人组成抢险队,分别对受淹严重的礼上、礼中、园尾、三上、三下等村逐村动员和组织800多名群众进行自救转移。在缺少船只等救援工具的情况下,采取用香蕉树、泡沫箱等自制浮渡排救援群众的方法,有效地救援和转移了大批受灾严重的村民。
自 10月4日起 ,在全体镇干部、村“两委”干部、党员民兵突击队、“志愿者”和驻地部队官兵的共同合作和努力奋斗下,先后在桥头、里邦、大坡、山叶、朝标、先锋、礼都及嘉积城区部分社区利用冲锋舟、快艇、小木船、小铁皮船运载和采取用人携背等方法实施紧急救援行动,先后援救被洪水围困的受灾群众3256人,全部转移到市委党校、预备役部队及部分宾馆酒店进行了安置。同时在灾区的桥头、龙寿、勇敢、棉寨、不偏、上埇、朝标、田头、里邦、龙阁、山叶、龙池、新潮、大礼、红星、俸田、大坡、礼都等19个村(居)委会采取就近向地势较高地方组织撤离转移的办法和利用居住地较高的住户楼房、单位办公室、学校和向市区城内安置点及租用宾馆酒店转移安置等措施和办法,及时设立了63个安置点,转移安置受灾群众8008人。
就是这些平时不见经传、默默无闻的共产党员,在滔滔洪水冲击的关键时刻,彰显出坚强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以一身不弯的脊梁和一盏不灭的明灯在鼓舞和引领着广大群众众志成城抗大灾,同心合力战洪魔。
冲锋在前,彰显一批创先争优典型
在这次抗洪抢险救灾中,共产党员始终冲锋在前,他们有的坚守阵地、昼夜不眠、连续奋战在第一线;有的日以继夜,走在雨中,泡在水里,救援灾民;有的舍小家,顾大家,家中财物被淹受浸全然不顾,一心扑在抗洪救灾上;有的以自己的身躯,拨舵撑船,双手推舟,救援受灾群众,用自己刚强的肩膀和有力的双手,托举起灾民的“生命之舟”。
新潮村党支部书记黎良洲,面对在暴雨洪水中本村受万泉河、嘉浪河两大河流河水上涨影响,造成新潮中心村和导一、导二村民小组受灾严重的险情,在第一时间,带病带领村“两委”干部,党员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组织抢险队,有序地转移安置受灾严重的村民。洪水还没有完全退去,他又冒着烈日组织群众清理、消毒,填埋牲畜尸体和杂物,连续一个多时期超强度地工作着。 10月11日上午 ,仍在抗洪救灾第一线工作的黎良洲同志,由于劳累过度得不到较好的休息,加上原有的颈椎病、冠心病影响,突然冒发冷汗、呕吐、晕倒在地,被村委会主任黎良涛送往市人民医院救治。在病床上,他得到了市委书记祝春荣、市长符宣朝及镇党政领导的亲切慰问,并表扬他是党和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好领导。
大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海深,在大灾大难面前,一马当先,奋不顾身。 10月4日 下午 ,灾情发生后,他立即把村“两委”干部5人,分成4个责任片区,“两委”干部每人负责一个片区,并提出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党小组为中心、做到一个党小组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开展抗灾救援行动。在紧急救援的第一阶段行动中,李海深带领全体党员、村干部和青年民兵突击队员,趁着当时的雨还不是太猛太暴的有利时机,在大暴雨到来前,按村、到户、逐人首先组织转移五保、低保、孤寡老人、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250人,到村里较为安全的制高点和利用村中二层以上楼房住房进行转移安置,一直忙到中午近12时。到5日下午,雨越来越大,水越涨越高、越来越深、越来越急。这时受淹最深处已 4米 以上,全村已面临着特大洪水灾害的严重威胁。李海深深知灾情的严重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和自身责任的繁重性,义无反顾,再次紧急集中全体党员、突击队员进行紧急动员,要求大家不歇脚、不松气、不厌战、不怕苦、不怕累,发挥接连打几仗的作风和继续作战的精神,投入第二次大转移、大救援的战斗。在还没有联系到救援船只的情况下,他同全体党员、突击队人员一道,动员利用村民家中的谷桶、自制泡沫浮排、橡胶圈和采取人工抬扛等方法,挨家逐户帮助受灾村民转运谷子、生猪、电器等贵重物资。同时动员受灾暂时还不太严重的村小组,组织村民自行转移到二层以上的村民家中的楼房里,并动员由该户村民负责被转移村民的住宿、吃饭、用水等临时困难。李海深还亲自带队,由村“两委”干部5人和党员、青年民兵突击队负责,用自制的小铁皮船、村民家的谷桶、冲锋舟等工具给转移安置的灾民们送饭、送水、送衣物、送食品,使受灾的村民们人人有地方住、个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没有一人受饥、受饿、受困、受寒,深受群众的赞扬和好评。
棉寨村共产党员、村委会主任李学超挺身而出,挨家挨户,帮助72户村民立即转移到地势较高的村委会办公室。从4日傍晚到5日凌晨,李学超泡在齐腰深的水里帮助乡亲抢救物资,用自己的肩膀扛起孤寡老幼的生命之舟。5日凌晨,李学超想起了住在河滩绿洲岛上的民工王雪超父子俩,他们在那里养了500多只鹅,洪水已快淹没他们的房顶了。就在他们绝望的时候,李学超同副镇长雷乃益和镇干部驾船来救他父子俩上岸。转移到安置点后,不到半个小时,他们的房屋就被洪水彻底冲垮了。从6日起安置灾民、发放救灾物资的工作接二连三,洪水也随之逐渐退去,这时,李学超才想起了自己的家。回家去一看,粮食、家具、电器已经全部浸泡坏了。从4日到16日,李学超仅回家三次,十多天来都是奔波在抗洪救灾安置的最前线。但他刚从家里出来又一场新的考验正向他走来。16日一大早,环河护村大坝决口 10米 ,汹涌的万泉河水从决口倒灌进村子里来。李学超又义无反顾地同嘉积镇干部、环卫站工人、林业公安分局干警和两个村民小组的群众100多人,硬是用沙袋堵住决口,从上午八点一起奋战到晚上七点,决口才被彻底堵住。晚上八点,他才放心地和家人吃上久别的晚饭。
这场抗洪救灾斗争不仅使广大党员经受了舍生忘死的考验,同时也锻炼和考验了一批争取入党的积极分子。黎英是桥头村委会高园村民小组的一位普通妇女,是刚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入党积极分子。在这次持续暴雨引发的洪灾中,村中34户人家116人被洪水围困,全村30多家房屋都淹没过顶。在万分危急中,又由于该村民小组原组长在洪灾爆发前辞去了组长的职务,新的组长还未选出来,高园村小组一时群龙无首。市、镇、村三级组织的抗洪指示无法传达到高园,高园的具体灾情不能及时向上级反映。抗洪现场就是战场,灾情就是命令,黎英认为党组织考验自己的时候到了。为了116个乡亲的生命,容不得一分钟的犹豫。她挺身而出,主动请命,自告奋勇,担负起全村群众抗洪救灾的组织领导工作。6日下午,黎英按照镇委和村党支部的指示逐家逐户通知群众转移。紧急救援中,她当上向导,引导快艇把村民一个一个地救出来,并送往市委党校临时安置。在临时安置点,黎英整天跑上跑下,负责全村灾民的盒饭登记和发放,把救灾衣服、被褥送到每家每户。对村里的老弱病残和孤寡老人,她主动为他们端饭倒水,精心照料他们的生活。村里的特困户雷倩影阿婆,今年86岁,膝下无儿无女,孤身一人。看着洪水猛涨,加上突然患上重感冒,她以为此次难逃劫难,必死无疑。绝望中,黎英来到了她的身边,将她从洪魔手中解救出来,并联系车辆将她送往市人民医院治疗。村里的五保户王普照阿公,今年94岁,由于年老体弱,在临时安置点行动十分不便。15日突感身体不适,被村民送往市中医院治疗。黎英天天奔波于临时安置点和两家医院之间,给两位老人端尿盆、擦身子,象照顾自己亲人一样照顾两位孤寡老人。不知内情的旁人羡慕地对雷倩影阿婆说:“阿婆你真有福气啊,有一个这么好的闺女!”阿婆激动地说:“她不是我闺女,但是她比亲生的闺女还亲啊!”市委副书记、市长符宣朝到该村检查指导抗洪救灾工作时,听镇、村领导介绍黎英的先进事迹后,对她说:你这种不是干部胜似干部的舍己为人精神,值得表扬,值得学习,值得总结,发扬光大。
勇战洪魔立潮头——嘉积镇党委在抗洪救灾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纪实
本文2010-11-28 17:06:44发表“事迹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82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