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继往开来 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跨入新的历史阶段而努力奋斗
解放思想 继往开来 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跨入新的历史阶段而努力奋斗——在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09年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再鼓干劲,决战决胜,全力确保我市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梯队目标的实现。下面,我就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2009年是全市上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同心同德奋发作为、各行各业成果丰硕的可喜之年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市委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完善跨越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五区一城”战略,狠抓招商引资上项目,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困境中开创了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不懈地抓招商上项目,全力促跨越,市域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始终把招商上项目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拉动投资增长、促进跨越发展的突破口,不断深化“五定”工作制和“五个一”工作法,全面推进“大项目推进落实年”、“冬季百日招商会战”等专题活动,各县区、各部门咬定项目不放松,迎难而上,合力攻坚,实现了在宏观环境趋紧的条件下引资、项目、投资、质量和效益“五个大幅提升”。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4.3亿元,同比增长69.9%,争取政策性资金45亿元,同比增长35.4%。新建和续建千万元以上项目150个,亿元以上项目46个;竣工投产92项,开发储备60项。鲁能宝清露天煤矿、升昌50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龙煤航天30万吨甲醇、集贤龙源蝙蝠山和饶河大顶山风电、集贤华丰煤化工、四方台碳黑二期、友谊生物质发电等一批煤电化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大唐二期、中煤化工、国电龙兴煤电一体化、汉能光伏发电等一批大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双矿集团、红兴隆农垦、双电公司、大唐热电、双鸭山电业局、双鸭山林业局等中省直企业发展明显加快,金融、税务、工商、质监等中省直部门服务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对跨越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升。各县区呈现出总量持续扩大、投资大幅增加、财力明显提升、群众普遍受益的良好局面。去年,四个县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幅1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幅64%,四区7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四县平均增幅65.8%,四区101.2%;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平均增幅34.9%,区级2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县平均增幅10.9%,四区12.1%;农民人均纯收入四县平均增幅11.8%,四区14.7%。预计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03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92亿元,同比增长25.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5.2亿元,同比增长62.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6.6亿元,同比增长3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85元,同比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479元,同比增长12.8%。提前1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指标。
——坚持不懈地抓好经济运行,全力保增长,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坚持把抓好经济运行作为快发展、促跨越、保晋位的关键环节和紧要任务,不遗余力遏下滑、千方百计保增长。一是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以“两个率先”为目标,大力推进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和农业产业化。全市粮食产量达到194.2万吨,比上年增长11.5%,再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农业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龙头企业建设、基地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长足发展,主要农产品加工比例提高到40%以上。畜牧业产值增长12.5%。土地流转面积增加48%。转移农村劳动力13.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05亿元。二是集中力量提升工业企业效益。综合运用政策、市场、服务等举措,全力破解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资源、资金、运输等瓶颈问题,加大扶持服务力度,全市工业特别是地方工业增长持续加快、效益稳步提升、实力不断增强。工业企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已达75%以上。增加值超亿元的地方企业达到25户,比去年增加4户;纳税超千万元的12户,比去年增加2户。三是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坚持政策推动、市场驱动、项目拉动、服务促动相结合,强力推进以旅游、物流、商贸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做大做强。预计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7%,旅游总收入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
——坚持不懈地改善民生质量,全力保稳定,和谐双鸭山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2009年是我市民生工程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惠及民众最广的一年。一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紧紧抓住城乡道路、住房、供水、供热、供气和物业管理等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克服困难,加大投入,改善民生。去年,全市共实施棚户区和老城区改造、安邦河治理、博物馆、行政审批中心、虹桥客运站、福利中心、污水处理等重点民生工程150项,总投资近30亿元。“农村三项重点工程”总投入13.2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村公路硬化,农村泥草房改造已完成5年总任务的48.6%,基本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四城”同建全面推进,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取得了初步成效。二是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开发和稳定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服务和援助,全力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再就业1.68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三是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13万城乡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城市低保标准高于省定标准。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面进一步扩大,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全面启动了城镇“五七工”、“家属工”养老保险统筹和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8.79%。四是安全稳定形势进一步好转。以煤矿安全、社会治安、信访稳定为重点的平安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全省率先建立应急救援中心和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网络化管理考核系统,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38.5%和29.7%,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控制。全市治安、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命案破案率达100%,刑事现案破案率提高3.1%,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明显增强。深入开展解决信访问题攻坚年活动,基本解决了信访历史遗留问题和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全年进京访登记件次人次分别下降7.4%和5.6%,到省访件次人次分别下降3%和17.5%,到省非正常访数量全省倒数第一。同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广电、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为跨越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力抓作风,推动和保障发展的合力进一步提升。一是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坚持突出特色、突出实践、突出实效,扎实推进。全面实施了“群众满意工程”和“科学发展十个好企业”创建活动。全市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跨越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思想作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同时,深入开展了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创建省级“三优”文明城系列活动,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思想理论环境和舆论氛围。二是扎实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跨越发展选人用人,以实绩和公论评价干部,加大推行以“四公开”为重点的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了县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年,市委提拔调整干部7次,提拔处级干部100人,其中女干部占26%、少数民族干部和非党干部各占7%;调整处级干部86人,改善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通过公开推荐、公开选拔、公开竞岗、公开票决,选拔使用处级领导干部11人,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在2009年度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中,我市干部选拔任用、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组织工作总体评价以及组工干部评价等四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省第一。三是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教育崇廉、制度保廉、监督促廉、惩处警廉,全面加强了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深入推进了行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和发展环境的改善,集中清理和整治了私设“小金库”、大操大办、公车私用等问题。各级党员干部勤廉为民、和谐干事的氛围进一步浓厚,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各级人大、政协和群团组织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大局,认真履行职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市快发展、促跨越、保晋位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困难、问题和不足。 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依赖资源的重化产业比重过大,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转型的难度还很大;企业项目开发、科研创新能力较弱,产品档次较低,仍未摆脱原字号、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局面,立市立县立区、改变命运的大项目储备不足;农业基础还不够稳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还比较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
解放思想 继往开来 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跨入新的历史阶段而努力奋斗
本文2010-11-12 08:57:20发表“发言稿”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80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