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国企总经理创先争优典型事迹材料

栏目:事迹材料发布:2010-10-03浏览:2573下载290次收藏

   这是一家具有五十四年历史之久的国有企业,其产品曾经随着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在计划经济时代,山东工具厂在全国工量刃具行业名声显赫,产品畅销海内外。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企业一度陷入瘫痪。危难时刻,共产党员***挺身而出,短短四年多时间,将一个千疮百孔的企业重振辉煌。现在,山东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拥有一个总厂、两个分厂,固定资产5000万元,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在职职工600多人的现代化股份制制造企业,全国工量刃具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山东省唯一的螺纹刀具专业生产企业,全国16家企业基地、全国工具行业理事单位、国家刀标委员会成员。

作为一个老山工人 我有责任带领企业

度过难关、重振辉煌

“只要我在总经理这个位置上干一天,我就有责任把企业做大做强,就有责任照顾好公司员工,就有责任回报社会”。***如是说。

山东工具制造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青岛工具厂、山东工具厂,始建于1956年。为支援“三线”建设,原青岛工具厂上世纪60年代从青岛迁至泗水泉林。企业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辉煌,转型时期的阵痛和市场经济时期的低迷,在世纪之交陷入低谷,濒临破产。2005年8月,改制重组为山东工具制造有限公司,***临危受命,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今年44岁的***,1986年1月在山东工具厂参加工作,历任工人、班长、车间主任、销售主管、分厂厂长、总公司副总,2005年8月起至今任山东工具制造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县十二届党代表、县十六届人大代表,曾荣获县“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当问及上任的感受时,他说:“我没多想,作为一个老山工人,我有责任带领企业度过难关、重振辉煌”。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在***的脑海里始终有“责任”二字。

“度过难关、重振辉煌”这句话说说容易,但真要做起来,决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既然说了,就要尽最大努力去做,不达目标誓不罢休,***就是这样一个犟性格。

上任之初,摆在他面前的是这样一个烂摊子:企业处于停产状态,负债累累,管理混乱,人心涣散;厂房都是危房,经常停水停电,生产设备严重老化,生产工艺落后,产品大量积压;工作效率低下,人才大量流失;200多名离退休职工的包袱,在职职工集体放假,工资更是没有着落,甚至造成部分职工上访,市场、信誉几乎丧失怠尽。整个公司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七八十年代名噪一时的“泉林三大厂之一”面临关闭的窘境。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山工路在何方?如何才能“度过难关、重振辉煌”?这是当时他苦苦思索的问题。

真正干事业的人是不畏艰难的,逆境和压力有时反而能塑造其不屈的性格。经过苦苦思索,加之到上海工具厂、天津异型工具厂等地学习考察,参加在北京、上海、广州、青岛、哈尔滨、温州等地举办的国际机床博览会,***逐步理清了企业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企业发展定位,开始了他的艰苦创业之路。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改制前,由于企业效益下滑,很多人才迫于生活压力而另谋生路,奔走他乡。改制后,企业严重缺乏人才,***想到了原来的同事、现在的副总丁连智和于东振,他们都是多年在山工工作,技术能力强,企业经验丰富,是工具行业难得的人才。02、03年,为养家糊口,他俩人含泪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山工,分别受聘到江苏飞达公司和浙江萧山工具厂,年薪都在4万元以上。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与他们取得联系,介绍了企业目前的状况和自己的打算,希望能回来共同创业。两人知道***是一个干事业的人,他们愿意与他一起重振山工的辉煌。用丁连智的话说:“当时离开山工,是出于无奈,在山工干了这么多年,对山工的一草一木都是有感情的,现在企业有困难,我说什么也得回来,尽管回来后待遇会不如在南方,但人不能光看待遇,再说我了解庆杰,他是一个有责任的人,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我对他有信心。”他俩人回来后,一个负责技术开发,一个负责企业管理,把***从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精力抓大事议大事。

请回了帮手,***要做的就是把生产恢复起来,把工资发出去,稳定员工队伍,让他们看到希望。但恢复生产、发放工资谈何容易,经测算重新恢复生产,厂房维修费、设备检修费、拖欠的电费、水费、生产原料、流动资金加在一起至少也得几百万元,员工工资每月还得几十万元。从哪里来?到银行贷款,银行工作人员得知是山东工具厂要贷款时,婉转地说:“如果是以前的山工,我们求之不得,可现在的山工不是以前的山工了,你们的效益不好,信誉又差,想贷款恐怕很难,你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他不死心,又找到一位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向他说明了情况,请他给帮帮忙。朋友面有难色,“以企业的名义肯定不行,以你个人的名义还有可能,但必须以房产作抵押。”

***当时满脑子里想的就是钱,只要能弄到钱,什么办法都行,他立即回家把证件和房产证拿来,以他和妻子的名义贷款30万元。接着,他又如法炮制,请熟人帮忙,找朋友担保,分别在信用社和工行贷款50万元。资金还是不够,他就发动企业领导班子集资,请亲戚朋友帮忙,自己带头把全部积蓄20万元拿了出来。身教胜过言传,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和职工积极响应,有的拿来准备买房的钱,有的拿来准备结婚的钱,有的老职工把养老的钱也拿了出来。短短10天的时间,筹集资金200多万元。

有了资金,维修厂房、检修调试设备、电网改造、厂区环境整治等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各项准备工作做完了。本以为可以恢复生产了,不了另一个难题又出现了。在通知员工复工时,有50多名员工对企业失去信心,已另谋出路,不愿再回来了,其中不乏企业的技术骨干,没有他们,恢复生产将是困难重重,这是***没有想到的。他立即派人分头去做工作,对几个技术骨干,自己则亲自出马,挨门拜访,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最后,他们被***的诚心感动了,用现在出口部主管王涛的话说:“看徐总这个锲而不舍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国企总经理创先争优典型事迹材料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