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特征及模式选择
摘要:生态农业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保护环境、废弃物资源化和防止污染的作用,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受地区和气候条件的制约,不同情况下应采取不同的操作手段,并应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只有这样,生态农业才能实现其最初目的,也才能真正成为农业发展历程中的转折点。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特征;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现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战略选择。应该说,作为与有机农业相对应,生态农业是随着国家财富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健康生活角度倡导产生的一种农业模式。我国的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农业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产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而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又经历了由“产量型”农业转向“质量效益型”农业,现在又开始迈进向生态型农业探索的历史发展新时期。
一、生态农业的出现及发展轨迹
生态农业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当人们意识到由于工业手段运用到农业领域导致农业环境恶化、农产品质量下降、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甚至食品安全开始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试图在当前科技发展的基础上返回原点的农业,即希望运用原生态手段修复农业生态环境、生产原生态的农产品,完成从农产品质量到农产品数量再到农产品数量的回归。但这种回归不是简单的返回,而是螺旋式上升过程中的回归,也就是说,追求产品的质量成为一种目的,只是这种追求是建立在一定数量基础上的,而且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早在100多年前,西方国家就出现了生态农业这一名词,但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生态农业才逐步被纳入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成为指导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生态农业首先是一种模式,是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众所周知,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被认为是继“化工农业”之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它不单纯着眼于单年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而是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通过生态方式不仅避免了“化工农业”的弊端,而且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可以说,生态农业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特征;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现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战略选择。应该说,作为与有机农业相对应,生态农业是随着国家财富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健康生活角度倡导产生的一种农业模式。我国的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农业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产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而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又经历了由“产量型”农业转向“质量效益型”农业,现在又开始迈进向生态型农业探索的历史发展新时期。
一、生态农业的出现及发展轨迹
生态农业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当人们意识到由于工业手段运用到农业领域导致农业环境恶化、农产品质量下降、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甚至食品安全开始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试图在当前科技发展的基础上返回原点的农业,即希望运用原生态手段修复农业生态环境、生产原生态的农产品,完成从农产品质量到农产品数量再到农产品数量的回归。但这种回归不是简单的返回,而是螺旋式上升过程中的回归,也就是说,追求产品的质量成为一种目的,只是这种追求是建立在一定数量基础上的,而且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早在100多年前,西方国家就出现了生态农业这一名词,但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生态农业才逐步被纳入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成为指导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生态农业首先是一种模式,是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众所周知,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被认为是继“化工农业”之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它不单纯着眼于单年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而是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通过生态方式不仅避免了“化工农业”的弊端,而且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可以说,生态农业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
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特征及模式选择
点击下载
上一篇:浅议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下一篇: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路
本文2010-08-18 10:20:31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7488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