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式低碳道路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511下载241次收藏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形势严峻,“低碳经济”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发达国家拥有先进技术,大力倡导低碳经济。我国高度关注低碳经济,同时面临着投入过热、缺乏核心技术、高度污染等限制因素。立足国情,探索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低碳道路迫在眉睫。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新能源;核心技术;低碳道路
 
    伴随着哥本哈根全球气象大会的结束,2010年我国两会中“低碳经济”也成为焦点。“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这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形成了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全球对“低碳经济”的关注度达到空前水平。
 
    一、国内现状
 
    提到“低碳经济”,无论从国家政策到地方规划,国内大部分目光都聚焦到新能源的开发使用上。各地方积极采取多元化的清洁能源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产业、天然气等,电动产业也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同时,国内出现了盲目投入、技术受限、高污染等严重问题。
 
    (一)盲目跟风、新能源投入过量
 
    近年来,我国风电设备行业出现了投资一哄而上、重复引进和重复建设现象。2008年底,我国已安装风电机组11638台,总装机容量1217万千瓦。2009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为800万千瓦。目前,我国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企业超过80家,风叶生产企业50多家,塔筒生产企业则有近100家,还有许多企业准备进入风电装备制造业。2010年,我国风电装备产能将超过2000万千瓦,每年风电装机规模为1000万千瓦左右。从企业产能计算,已远远超过市场容量。“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不是过热,而是严重过热。”这句话,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
 
    (二)巨资引进国外核心技术,成本颇高
 
    第一,风能发电产业。风电设备的技术问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国外大规模风电开发已经有30多年历史,所用的风电设备都经过长时间、多方面的检验、调试和修正。而我国近几年才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开始风机设计、生产,风电开发提速更导致一些企业盲目扩产,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设备进行检验和调试。
 
    风能领域的电机制造技术同样如此。目前2.0至3.0兆瓦的风机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主流机型,但国外风机生产巨头为保持其技术的垄断性,不愿意输出2.5兆瓦以上级风机制造技术,也没有在我国设立合资企业。因此,我国风机制造商多数采取购买国外风机公司生产许可证的方式,引进的机型主要集中在1.0至1.5兆瓦。我国对核心技术的缺乏处于非常严峻的状况。
 
    第二,太阳能光伏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多晶硅和单晶硅的提纯技术,这一技术长期以来基本上依靠日本和德国。即使在日本和德国开始向我国输出硅提纯技术之后,我国还是面临着“技术租借”这一瓶颈。因为德国和日本与中国太阳能光伏生产企业签订的协议是:只要采取类似的工艺设计和制造流程,就必须向出让国交纳技术转让费,在这一工艺流程下进行的任何改造创新,即使取得专利,其专利归属权仍然属于出让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中国式低碳道路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