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村镇建设中“内、外向型”开发的实证分析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667下载189次收藏
   摘要:村镇系统是村庄和集镇的总称,是各种规模不同的居民点的社会区域的总和。同时,村镇系统又是城市地区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村镇系统的建设和开发不仅要依靠村镇系统本身的内在力量进行内向型开发,而且要借助于城市大系统的优势效应,进行外向型开发。文章依据从河北省昌黎县调查的资料,拟对此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村镇建设;内外向型;实证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经济一直是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中运行,受传统观念束缚,村镇建设以及城镇向城市化跃进并未受到真正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改革的实践,越来越强烈的要求城乡开通,协调发展,而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兴起,正是对过去城乡分割、差别发展模式的否定,在城乡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村镇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系统,村镇系统通过“内、外向型”开发,使城市的优势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方式进入农村。
 
    一、村镇建设“外向型”开发的基本途径
 
    所谓外向型开发就是打破城市和乡村相互封闭的旧有模式,利用村镇本身的各种资源优势(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吸收和转化城市的优势效应,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开发形式。外向型开发的必要性体现在:
 
    第一,城乡一体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改变农村长期以来“单打一”的种植业局面,其根本出路就在于使农村经营多样化以及农村工业化——乡镇企业的发展。目前小城镇虽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但乡镇工业化的内在环境却极差:农村长期贫困落后,农村经营多样化和农村工业化所需的各种要素包括设备、资金、技术、人才等均呈严重短缺状态,若仅依靠自身的内在力量,明显处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状态。
 
    第二,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城市地区,在农村工业化所必需的要素配置上,呈现出明显的优势。
 
    第三,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外向型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也保证了外向型开发的可行性,如城市地区要支援和带动农村发展的政策;允许和鼓励地区间的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科技人才下乡以及国家对乡镇企业的支持发展政策等都成为城市优势效应向农村转移和吸收提供了社会环境。
&nbs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村镇建设中“内、外向型”开发的实证分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