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210下载294次收藏

    摘要:《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理论性强,非常抽象,内容晦涩难懂,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让学生掌握和理解,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文章首先探讨了目前《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接着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考核方式
 
    一、引言
 
    西方经济学的产生是以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为标志,历经了200多年的风雨沧桑。它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它也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在全国各个专业财经院校和非专业财经院校的财经类专业课中普遍开设,课程内容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该课程理论性强,非常抽象,内容晦涩难懂,如何在有限的课时,把经济学庞大的体系和复杂的内容通俗化,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更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目前《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几百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许多理论与我国的国情和历史背景有较大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大量图形、表格、数据、数学公式及西方经济学专业术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抽象枯燥,难以掌握。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求自然就很高,总结目前《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大致存在以下问题:
 
    (一)采用满堂灌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消极被动
 
    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使用填鸭式或灌输式,缺乏启发性。教学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绝大部分时间在滔滔不绝地讲授概念、原理,很少有讨论和提问的时间,忽视了教学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当前很多高校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普遍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而这种方式难以提高教学质量。“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把讲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教学过程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
 
    (二)缺乏和学生互动,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
 
    对教学活动的各要素之间的互动性关注不够,尤其是师生互动,没有形成推动教学活动过程良性循环的强大合力。受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有些教师只是围绕“教”做文章,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上课时只顾用事先设计好的课件,单方面地一味播放、讲解,而无暇顾及学生听课时的表情反应,结果使多媒体教学成了讲稿演示。教师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