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熊彼特经济长波角度看美国金融危机
摘要:周期性的波动构成了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运用周期理论分析金融危机,便于寻找危机根源。根据熊彼特经济长波理论,在第五轮经济长波繁荣期末端,推动本轮经济长波上升的信息技术创新持续降温,信息产业发展乏力,同时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导致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又加速了长波下降期的来临,是造成美国金融危机深层原因。所以美国已经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处于第五轮经济长波下降期,直至新的重大意义的技术创新发生。
关键词:熊彼特;经济长波;金融危机;创新
一、引言
2007年4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正处于衰退的边缘,一些发达经济体已经或接近陷于衰退,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也已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少经济学家从次贷风波寻找危机的直接原因,如美元国际本位制和美国长期实行的“双赤字”政策,美国经济过度的虚拟化、经济思想过度自由化、政府职能存在错位缺位、金融创新异化和委托代理关系失衡等。但都未触及金融危机的真正本质。
马克思指出“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法则”。所有国家的经济运行都不可能表现为持久的单边上扬,周期性波动构成了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经济情况很少静止不变,在繁荣过后,可以有恐慌与暴跌,经济扩展让位于衰退。当最终达到最低点以后,复苏开始出现,这就是所谓经济周期。它至少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成为世界工业国家的特征。离开了经济周期的特定波段去讨论经济,是不会找到真正答案的。虽然也有文章从经济周期的角度去分析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但是鲜有文章从技术创新角度分析此次金融危机的成因。本文尝试运用以创新为特点的熊彼特经济长波理论来分析美国此次金融危机,并对美国金融危机的未来走向做出预测。
二、熊彼特经济长波理论概述
经济发展的周期现象引起了世界各国经济学家的极大关注,长波理论因其普适性和规律性,而日益被接受。五十年左右的经济长波本质上是熊彼特所说的创新周期。
(一)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
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是以创新为基础研究经济周期运动的理论。熊彼特认为经济周期性波动是由创新所引起的旧均衡的破坏和向新均衡的过渡。经济发展就是通过一个均衡向另一个更高的均衡不断跃升来实现的。熊彼特首先运用经济周期的“纯模式”来解释经济周期中的繁荣和衰退两个主要阶段的产生。他又进一步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实际上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纯模式”只是创新引起的第一次浪潮,必须再引入第二次浪潮才能解释四个阶段的经济周期波动。
(二)熊彼特开创的技术创新的长波理论
对于熊彼特的经济周期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长波理论。长波理论由康德拉耶夫在1925年发表的《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一文中首次提出并得出结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平均长约50年的长期波动。”但康德拉季耶夫却并没有就长波做出理论上的解释。
熊彼特首先对长波的运行机制提出了独具特色的解释。按照熊彼特的说法,无论是“纯
从熊彼特经济长波角度看美国金融危机
点击下载
上一篇:浅议如何区分国有资产下一篇:碳交易的经济学思考
本文2010-08-18 10:19:25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7469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