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控制技术构建饮用水安全最后一道屏障
北京现在已经进入冬季,天气非常干燥。专家建议:一个成年人一天需要摄入2500毫升的水,其中1200毫升靠喝水,最好喝白开水。
可是,把自来水烧开,水中总是悬浮着可疑的颗粒,水面上也永远有似油似尘的漂浮物。家里自来水管流出的水是安全的么?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饮用水质安全风险末端控制技术,为我们构建了一道更坚定的饮用水安全屏障。
现行末端供水系统亟待改善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约有65%的人口正在饮用常规指标不合格的饮用水,尤其对于中小城镇与广大农村地区,饮用水质安全问题更为突出。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仍面临不少难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告诉记者:“饮用水源污染呈现多种污染物共存的复合污染特征,水源污染状况在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目前,我国95%的市政水厂仍采用传统的常规处理工艺,在短期内难以对所有水厂进行技术系统升级与工艺改造,而且大多数水厂缺乏应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的技术系统与应急预案。此外,供水管网输配系统与小区二次供水过程中未能有效控制二次污染,并面临着管网漏失与爆管等影响供水安全的问题。”
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源水通常有两种,一是以地表水为水源,经城市自来水厂净水工艺处理后进入管网;二是以地下水为水源,经简单处理后进入管网。
曲久辉说:“上述两种情况面临的水质问题有所不同。前者可能存在的主要水质问题是集中净水厂现行工艺不能去除的低剂量有毒有害有机物、穿透滤床的微小生物和细微悬浮物、消毒副产物、输配管道腐蚀产物、管壁黏附生成并脱落的生物膜、输配管网系统经过多种作用过程生成的复合污染物等;而后者可能存在
末端控制技术构建饮用水安全最后一道屏障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3-12 15:11:02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5205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