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网漏损空间分布估算与漏损优化控制(刘书明)
在近日由中国水网主办的2007城市水业高级技术论坛,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副研究员刘书明博士管网漏损空间分布的估算与漏损优化控制问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根据其发言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首先感谢中国水网给我机会。我是三月份刚刚加盟到清华大学,在这以前,我在英国进行了八年“抗战”。刚回到国内,对业界来讲也是非常陌生的,非常感谢中国水网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做一个了解。
我今天谈的话题是稀缺数据管网。相对来讲。国外管网的管理比我们成熟很多,但是也存在了很多问题。他们的发展过程对中国目前的情况来讲,非常有借鉴的意义。中国逐步的认识到了管网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从国外的发展中当中吸取一些经验,或者是教训,不管是对污水发展还是供水发展,都是有很大的意义。
今天先想带领大家简单回顾下英国管网的漏损情况。第二个对管网的漏损意见做个一般性的阐述。第三就是描述一下英国在过去几十年的技术发展中,出现了技术间隙,我不知道对这个翻译的准确不准确。最后就是通过我国采取的几个方法,方法的应用以及重要性,对我国目前管网漏损情况的一个启示。
7月3日,中国水网登了一条消息,英国泰晤士水务准备投资约10亿英镑来解决漏损问题。2006年,泰晤士水务每日漏损的自来水达到8.94亿升,他们的目标是2010年减少到7%以上。
英国管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比我国管网的年龄大多了,中国的管网是建国之后铺设的,有四五十年的历史。而英国管网是维多利亚时代铺设,50%的管网都超过了100年。这些管网的漏损率很高,昨天dfs公司的总裁说欧洲的管网漏损率达30%到60%。会议期间的时候,大家都讨论这些数据。这个数据是真实的,泰晤士的漏损估计今年大概是38.6%。英国水表安装率非常低,2007年才达到30%左右。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之前的英国人觉得他们有生存、吃饭、喝水的权利,政府有义务提供水,并且不能收费。近几年慢慢改变了,从70年代开始,水务公司、自来水公司控制并慢慢涨价。同时,在用户中开始装水表,因此漏损率也只是估计。英国的水费不是按表收,而是按户收。你家有几个卧室,收你多少钱。
英国的漏损管理也是从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到80年代开始。这是伴随着英国供水企业私有化进程开始的。中国也刚刚踏上这条路,肯定很快的会提到这个问题。在早期,刚刚开始做漏损管理时,主要是工程的技术。因为计算机的发展,很多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管理层次的技术就开始运用到漏损管理中,而且也有一些综合的管理方法,慢慢的在供水企业里面开始应用。现在国外的漏损率是30%多,在10年前时他们的漏损率是30%到60%之间,相对降低了30%。
下面这表显示英国主要几个水务公司统计的漏损情况,横坐标指的是泰晤士水务公司,纵坐标指的是每一天从每一户漏损多少升,这是不同的年度开始,从2000年到2006年出具的数据。我们能明显地看到泰晤士主要服务的区域是东南部区域,这个地区的经济相对来说非常发达。
咱们了解了英国的情况后,我想对漏损做一个一般性的阐述。其实说到底,这和人为什么生病是差不多的道理,管网老了以后肯定有漏损。昨天也有专家说30%的漏损是从接口发生的,这个我同意。漏损原因还有很多,负面影响也有很多。首先是水资源的浪费,特别我国水资源紧缺,在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减少漏损的意义就更大些。还有一点从水质的安全性
管网漏损空间分布估算与漏损优化控制(刘书明)
本文2010-03-12 15:09:21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51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