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科技日报》:十余项新技术 撑起百年燕山水库枢纽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207下载222次收藏
 

今年7月上中旬,淮河流域遭遇了1954年以来流域性大洪水,但损失却是50多年来最小的一次。这其中缘由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淮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其中就包含上游一个正在建设而尚未竣工的燕山水库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它3次成功地拦蓄洪水,削减洪峰,不仅保障了下游600万人民、京广铁路、107国道及京珠高速公路的安全,还使灾害损失至少减少2.8亿元。

淮河,历史上最多灾多难的河流之一,在2007年又一次大发脾气。

7月1日以来,由于连续强降雨,淮河流域遭遇了1954年以来流域性大洪水。地处河南省淮河上游主要支流的沙河支流澧河上游干江河区域,在7月4日—14日连续3次普降大到暴雨,部分地区降了特大暴雨,降雨量达418毫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区域常年7月份降雨量的2.3倍,占该区域年降雨量的近50%。尤其是7月13日8时至14日22时第三次暴雨,最大入库流量达2400立方米/秒,沿河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近50多年来,该流域曾发生3次大洪水:“75·8”特大洪水———使近1.2万平方公里土地受淹,受灾人口1100万人,死亡人口2.6万人,洪灾造成的直接损失26.2亿元(按当时不变价计算);2000年洪水———228个行政村、45.4万人被洪水围困,总计造成损失49亿元;2004年洪水———造成9处决口,损坏堤防45公里、水库896座、公路889公里,总计损失43亿元。

有关专家测算,今年7月份以来的3次洪水如果没有燕山水库的有效拦截,势必重蹈历史覆辙,洪峰传播到下游河道,水位必将超过警戒水位,要么冲决下游河堤,要么必须开启泥河洼分洪区滞洪,至少造成2.8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但是,这一切可怕的情景都没有出现,谱写了一曲人定胜天的凯歌。而这一切全赖于燕山水库枢纽工程提前一年实现的成功截流,在此次强降水形成的3次洪峰中,有效地削减了洪峰,发挥了巨大的防洪效益。

位于淮河上游干江河上的燕山水库,是国务院1991年确定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之一。水库设计标准为50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0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库容9.25亿,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库。2006年3月18日,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在建设者们的辛勤努力下,水库建设实现了当年开工(3月18日)当年截流(10月20日)的阶段性重要目标,预计今年年底提前一年建成。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科技日报》:十余项新技术 撑起百年燕山水库枢纽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