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京杭运河科学发展航运(赵国彪 陈轩)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京杭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在历史上曾起过巨大的作用。京杭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近年来,京杭运河航道和船闸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已建及在建船闸37座,同时形成了济宁、徐州、无锡、嘉兴、湖州、杭州6个全国内河主要港口。2006年,京杭运河完成货运量超过了3亿吨,占全国内河运量的20%。但由于京杭运河航道和船闸通过能力严重不足,支持保障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航运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2007年7月,在全国水运工作会议及新闻发布会上,李盛霖部长强调,“把充分发挥京杭运河航运作用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扩能升级,改善通航环境,通过能力增长40%”。
2008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在北京召开会议,就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研究报告征求意见。“加快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的实施,建设环境友好京杭运河航运体系”成为与会有关部委和沿线省市代表的共识。
2 保护京杭运河的必要性
2.1 京杭运河是流动着的文化遗产
京杭运河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万里长城、金字塔、佛加大佛塔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成为历史陈迹,惟独京杭运河,却是至今还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
京杭运河贯穿之地,都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仅山东段已知的文物点就有100多处。据江苏省水利厅的一份资料显示,2006年文物保护部门对江苏段沿线的文物进行了全面的复查、补查,沿线共发现有文物点151处;扬州30处,淮安56处,宿迁28处,徐州37处,其中还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分别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驿站——扬州的盂城驿,东临洪泽湖的“明代第一陵”——淮安的明祖陵。这151处文物点基本上都在运河边上[1]。京杭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人们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
保护京杭运河科学发展航运(赵国彪 陈轩)
本文2010-03-12 15:04:54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51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