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武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陈宝玉)
摘要: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及获取福利的基础。流域、江河、湖泊、地下水等的开发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困难,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武汉的水资源如何面向持续开发、利用,关系到武汉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方针。结合武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武汉市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关 键 词: 水环境承载能力;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利用;武汉
中图分类号: tv213 文献标识码: a
水资源作为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社会资源,对武汉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证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武汉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武汉市未来水资源供需状况和安全如何实现,是武汉市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一方面人口增长、生产发展、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及维护生态环境健康,不仅影响需水量的变化,还决定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程度;另一方面,城市发展规模、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建设都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发展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思想,开发、节约和保护并重,通过抑制需求、增加供给,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
1 武汉水资源的基本状况
武汉市江河纵横,河港沟渠交织,湖泊库塘星罗棋布,汉江、滠水、俯河、倒水、举水、金水、通顺河、东荆河等从长江南北两岸汇入长江,形成以长江为干流的庞大水网。现有水面总面积2117.6km2 ,占全市幅员面积25.01%,水面率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武汉市5km以上的河流有165条,境内总长2166.4km,水面面积471.31km2 ,河道水面率5.57%。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下段,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武汉地区易受高空槽、高原槽、中低层切变线、台风等局部天气系统影响,形成多雨天气。
1.1 境内自产水有限,客水极为丰富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05.23亿m3 ,自产水资源总量47.25亿m3 ,若不计客水,人均自产水资源占有量为633m3 ,亩均占有量为1449m3 (以2000年人口、耕地面积计)。武汉市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43.71亿m3 ,换算成径流深为516.2mm。武汉市客水资源丰沛,称得上得水独厚,入境客水多达7000多亿立方米,是境内自产水的148倍。长江、汉江客水资源可利用量达180~200亿m3 ,丰富的客水为本市工、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1.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繁
武汉市水资源相对丰富,在总体上满足并适应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要求。但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沿江及平原地带水多,山区和丘陵岗地水少的基本格局显而易见,平原区易涝,山丘区易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雨热同期是本市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最突出的优点,汛期降水、径流占年总量的70%以上,且多以暴雨、洪水形式出现,不仅难以开发利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降水不仅在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也十分剧烈。建国后,全市范围内大旱年有1959、1961、1965、l966、1972、1978、1984、2000、2001、2007年等;其中1966、1978、2000、2001、2007年为特大旱年,大旱年和特大旱年的周期极短,平均5a左右出现一次。全市范围内也发生重大洪涝灾害年有1949、1954、1964、1969、1980、1983、1991、1995、1988、1998年等,平均5a一次。
丰水年降水量是枯水年降水量的2.2倍以上,有的
对武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陈宝玉)
本文2010-03-12 15:04:44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51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