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滹沱河地下水库建设研究(楚行宇)
关键词 滹沱河 地下水库
地下水库是利用地壳内的天然储水空间储存、调蓄水资源的一种特殊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天然储水构造组成的地下水库库区、截地下径流的地下坝、地表拦水和引渗工程、地下水开采工程4部分。地下水库作为一种有效的调蓄、配置水资源方式,在国外发展较快,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和地区,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工程实践;我国地下水库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北京西郊、山东龙口、大连旅顺等地区陆续建设地下水库调蓄工程,取得了宝贵经验。
1.滹沱河地下水库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石家庄市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城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1.16亿m3,年缺水10亿~12亿m3,其中市区(含高新区)、良村经济技术开发区年缺水2.8亿m3。多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破坏了地下水生态系统平衡,引起水质恶化。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范围不断扩大,取用水成本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水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改善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基础性战略工程,工程建成后,可有效缓解石家庄市水资源紧缺状况。但如何建好配套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引江水的效率和效益,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在南水北调通水前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1.1建设地下水库是科学利用引江水的需要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近期可向石家庄市供水7.82亿m3,其中分配市区水量4.5亿m3。根据长委设计院提供的1955~1997年丹江口水库42a来水量系列频率分析,来水过程总体分为3个丰水段、4个枯水段,最长枯水段为5a,最长丰水段为11a。从42a水库旬来水量系列分析,在保证率为80%以上的枯水年份,有1~3个月来水量很小或无水,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存在年际的丰、平、枯水年和年内的枯水期,南水北调引江水的来水量具有年际、年内不均匀性,且由于总干渠所经流域由亚热带至暖温带,石家庄市冬季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冰情。由于南水北调来水的不均匀性不能完全满足城市供水连续、稳定的要求,必须在引水线路上建设调蓄工程对引江水进行调蓄,保障城市供水安全。调蓄工程分地表、地下两种方式,通常用地表调蓄。地表调蓄工程占地多、投资大、管理维护
河北省滹沱河地下水库建设研究(楚行宇)
本文2010-03-12 15:02:47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51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