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科学开发汉江中下游 探索区域发展新模式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693下载226次收藏
  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最大贡献区,同时也是最大的影响区。中央着眼于促进南北地区协调发展,提出了“南北两利,南北双赢”的战略目标。湖北省委、省政府围绕这一目标,作出了综合开发汉江流域的战略决策。实施这一战略举措,有利于形成相对武汉城市圈的又一个区域经济增长极,从而促进湖北区域乃至我国南北地区协调发展。我们认为汉江中下游地区综合开发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探索科学开发新模式,建议在开发过程中坚持“三先”、建设“四区”、建立“五制”,走出一条区域经济发展新路子。

一、坚持“三先”,确保科学开发

(一)优先改善生态环境,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综合开发。南水北调在解决华北地区的水源短缺问题,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将对中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有关部门研究表明,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调水量将达95亿立方米,届时汉江入境水量将减少25%,流量小于800 立方米/秒的枯水期将由现在的2至3个月增加到7.7个月; 800~1800立方米/秒流量的中水期将由现在的7至8个月缩短为3.2个月;水位平均下降0.31至0.51米。这些水文情势的变化将直接导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突出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水环境恶化。水量大幅度减少必然造成汉江自净能力下降,以多年平均流量计算,调水后将使汉江襄樊段的水环境容量(以高锰酸盐指数作为环境容量指标)由原来的10.33万吨/年,降低到5.92万吨/年,降低幅度为42.6%;加之流域城市、城镇众多,工业、生活污水排放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不断增加,目前汉江襄樊段城市、城镇每年约向汉江排放污水5.2亿立方米。2008年2月,汉江潜江段及其支流兴隆河、田关河和东荆河发生的水污染事件,拉响了汉江水环境恶化的警报。据环保部门预测,届时汉江襄樊市区段主要污染物浓度将提高26%,水质将由目前的Ⅱ类下降为Ⅲ~Ⅳ类,“水华”发生概率由目前的9.2%提高到13.6%。二是生态系统失衡。由于水位的下降,造成汉江洲滩裸露,形成新的沙化危害,其中汉江襄樊段洲滩及岸边河滩湿地面积将减少约6万亩,新增沙滩地30万亩;73种鱼类将减少三分之一,天然鱼产量将减少40%至50%,“四大家鱼”(青、草、鳙、鲢)产卵场可能消失,喜急流生境鱼类种将减少,汉江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三是耕地土壤质量下降。汉江调水必将导致沿岸地下水位下降,耕地土壤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其中襄樊段将有30万亩耕地质量将明显下降。南水北调对汉江中下游的负面影响一旦成为事实,必然引发生态危机,对整个流域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实施汉江中下游综合开发,必须优先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始终把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措施贯穿于综合开发的各个环节,努力减轻南水北调对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影响,确保汉江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

(二)优先考虑综合效益,以整体联动推进综合开发。汉江流经湖北地区,在地理上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区域,实施汉江中下游综合开发,应当坚持整体开发的理念,以发挥全流域综合经济社效益为目标,实行整体规划,科学布局,联动开发。在项目规划布局上不能孤立分析单个项目的效益,而要从流域联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考虑综合效益。比如长江水利委员会规划的汉江中下游7个梯级航电枢纽,从发电效益看,自上而下呈逐级下降,而且三个末级枢纽仅靠发电并没有经济效益。但从流域角度看,7个梯级航电枢纽的建设,可以提高通航能力,振兴汉江乃至长江水运;整合沿线旅游资源,带动流域旅游开发;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增加绿色电源;缓解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紧张矛盾,促进区域产业和城市发展。因此,梯级航电枢纽工程具有“活一江而兴百业”的效应。再如汉江堤防综合整治工程,不仅具有防洪减灾效益,还可为综合治理裸露洲滩创造条件,整理出大量可用土地。这样就可以把汉江堤防和洲滩综合整治与发展生态农业结合起来,老河口利用汉江王甫洲发展梨花湖生态农业区就是很好的实践;可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隆中风景区规划利用汉江贾洲段洲滩建设生态湿地公园;也可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谷城提出了结合堤防整治建设沿江汉水文化生态主题公园,打造生态新城区的构想;还可与发展港口物流工业园结合起来,依托余家湖港建设的襄城经济开发区,在汉江航道整治完成、通航能力提升后,具有发展港口物流工业园的良好前景。这些思路和做法都有利于发挥堤防整治工程“一举多得”的综合效应。

(三)优先建设关键设施,以重点突破带动综合开发。汉江综合开发需要实施一大批建设项目来推进,其中汉江梯级航电枢纽工程、汉江堤防整治工程、引丹及灌区水利工程和生态修复保护工程,是实施综合开发的基础性工程,应当优先实施。一是汉江梯级航电枢纽工程。相对于航空、铁路、公路运输,水运是成本最低、污染最小的运输方式。汉江航运的振兴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全国区域发展要求看,汉江是鄂陕渝豫豫毗邻地区通江达海的唯一通道,汉江航运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内地与沿海、东部与西部、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带动中西部相关地区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湖北区域经发展需求看,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十堰、襄樊、荆门等城市是湖北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水运需求量大。从湖北航运物流业发展要求看,支流航运的繁荣是长江航运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长江的最大支流,汉江航运能力的提升必将促进湖北长江航运物流业的繁荣和发展。然而汉江实际水运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汉水流量(1792立方米/秒)居全国第12位,与黄河(1820立方米/秒)相当,略少于湘江(2288立方米/秒),但航运能力却相差很大,问题主要在于航道不畅。汉江襄樊段虽经整治达到四级航道标准,但调水后丹江口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科学开发汉江中下游 探索区域发展新模式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