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与水利现代化(高学平 崔广涛)
摘要:对天津及其滨海新区生态城市水利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淡水资源极度匮乏的条件下,有效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现实性。认为天津市对水资源应遵循节水、治污、高效配置,妥善处理生活、生产、生态之间的关系,力求平衡调配。供水水源应是多元的,增加非常规水资源(污水、海/ 咸水、雨/ 洪水) 的利用,同时增加可用地下水,外调来水等,逐步进入可持续发展配置。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水利;非常规水资源;污水资源化;海/ 咸水利用;洪水资源化
中图分类号:x17114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现今国内一些主要城市以及部分省份已提出了建立生态城市或省的目标,天津市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省级实施生态建设的城市。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最早是前苏联生态学家亚尼茨基提出的。它是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模式,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是对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认识。生态城市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经济高效、发展持续的社会-自然-经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生态城市是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的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信息反馈调节、经济效益最好、社会高度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机能城市[1] 。
水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最大消费品和污染传输和转化的载体。城市水系统是生态城市的重要支撑系统和保障系统,也就是生命线系统,因而也是生态安全最大风险源。因此,在这种概念下的生态城市的水利也必须是生态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水型社会,这也是现代化水利目标的诉求。刘树坤[2] 指出:生态水利是以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为前提的,以恢复和维护区域环境为基础,经济、社会高度协同、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或非工程) 措施,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科学地防治各种水灾害,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保障,实践人口、资源、环境大系统的有效统一。天津市水资源极度匮乏,九河下梢,有河皆污,水环境状况极度恶化,早已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表1) 。从“城市水资源匮乏的实际出发”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性环节就是“节能和环保”,建成节水、防污、高效节水、用水的生态城市。天津市水资源匮乏,主要是资源性的,但也有水质性和管理性缺水的特点,重要的是天津的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极有潜力,足以使天津市成为有足够可用淡水资源的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天津需要外凋水(还有当地的部分地表水和地下水) 的常规水资源,作为基本安全保证水源,非常规水资源——污水和洪水资源化也是重要的,其次是海减水利用,综合集成达到最有效利用。
国家现代化从原始到现代的发展促进了水利事业发展的现代化的讨论。资源水利是工程水利的发展、提高和延伸,其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和生态城市的构想和目标一致的。有生态城市构想,就有生态水利的联想和期冀。生态水利实践不但要有新观念,还要有经济、先进技术和管理做支撑。国家现代化对水利现代化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保障和推动;水利现代化对国家现代化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支撑和带动。
水利事业的发展分几个阶段[3] : (1) 以单目标开发为主的水利建设时期,gdp 约在1 000 美元以下;(2)
生态城市与水利现代化(高学平 崔广涛)
本文2010-03-12 14:59:42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51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