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盘江董箐水电站引水系统设计综述(杨鹏 何开进)
摘 要:董箐水电站进水口采用前置混凝土挡墙取代叠梁门作为分层取水方案,节省了工程投资、缩短了工程建设周期,降低了后期电站运行成本。压力钢管采用无盖重灌浆、补偿收缩混凝土等方法,保证了压力钢管运行安全加快了施工进度。
关键词:引水系统 设计 董箐水电站
一、工程概况
北盘江董箐水电站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北盘江(茅口以下)下游镇宁县与贞丰县交界的打帮河口至坝坪沟河段上,为国家“西电东送”的第二批开工的重点工程。电站枢纽由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左岸开敞式溢洪道、右岸放空洞、右岸引水系统、右岸岸边地面厂房组成,导、截流建筑物由左岸1#导流洞、右岸2#导流洞、上、下游土石不过水围堰组成。电站正常蓄水位490m,水库总库容9.55亿m3,装机容量为880mw(4×220mw)。引水系统布置于右岸,采用一洞一机单元供水方式,由塔式进水口、引水隧洞、压力钢管等建筑物组成。
引水系统穿越地层为t2b1厚层、中厚层状砂岩、粉砂岩夹钙质泥岩,地质构造较简单,基本为单斜层面,岩层总体产状n0°~30°e/se(e)∠22°~40°,岩层走向与洞轴线交角较小。大部分洞身段成洞条件较好,多数为Ⅲ类围岩,少数为Ⅳ类围岩。
二、进水口设计
1.进水口结构布置
(1)结构型式比选
①进水塔结构型式比选
本工程正常蓄水位490.0m,死水位483.0m,最低发电水位475.0m,水库有效工作深度较大,故适合布置深式进水口。对深式进水口采用塔式和竖井式进行分析比较,因进口段地形较平缓,覆盖层和强风化层较厚,采用竖井式成洞条件差,增加支护措施和施工难度,且拦污栅需倾斜布置,其布置和运行较为不便。塔式进水口为框排架结构,结构整体性和稳定性好,便于拦污栅和启闭机布置,操作运行较有利,不存在成洞条件问题。
初步进行工程量和造价估算,二者相近。由上述工程和运行条件比较可见塔式进水口较优,因此,本工程采用塔式进水口。
②分层取水方案比选
为达到引用水库表层高温水,减轻发电下泄低温水对下游水生生物的影响,结合工程实际,参照国内相关资料,初步拟定了两种分层取水方案进行比较:1)前置挡墙方案;2)叠梁门方案。在布置上,挡墙或叠梁门方案的高度及距拦污栅进口距离均应满足下泄水温需要及进水口水力学条件的要求。为充分发挥拦污栅拦污功能或叠梁门正常提升,在发电极限水位、死水位、正常水位及各种工况下,进水口水力学必须满足。水流过栅流速≤1.25m/s及叠梁门处水流流速≤1.2m/s的要求。
a.前置挡墙方案
进水口拦污栅栅顶高程为485.00m,在进水口前13m处设置扶臂式钢筋混凝土挡墙,挡墙两侧与进水口边墩相接。墙高15m,墙厚3m,扶臂间距5m,臂厚2m。挡墙顶部高程为470.00m,挡墙底部为3m厚钢筋混凝土基础,在拦污栅墩前缘设置一结构缝与进水塔分开。
b.叠
北盘江董箐水电站引水系统设计综述(杨鹏 何开进)
本文2010-03-12 14:55:34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51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