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的思考(黄海雷 金鹏飞 王晖)
[摘要]简要介绍了近年来上海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情况和目前的水资源面貌现状,概述了上海市开展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的必要性,以及关于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的几点基本认识,就下一步加速推进此项工作结合已经开展的工作实践,简单论述了建立管理体系、编制综合规划、加强截污治污、调度水资源、加强长效管理等五方面的治理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 管理、保护与改造
[中图分类号]tv213+f205
[文献标识码]c
上海位于我国东部、长江流域下游三角洲地区,北滨长江、东临东海、南依杭州湾、西与苏浙两省接壤,全市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境内河港密布、沟渠纵横、水网交织。河道给上海带来了活力,也给上海带来了魅力。建国以来,经过对全市河道进行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逐渐形成了十四个水利控制片的大格局,有各级河道33127条,湖泊26个,为本市的挡潮、防洪、排涝、引水、供水、灌溉、航运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水资源调度和水环境改善奠定了基础。同时上海市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和龙头,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 前两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水环境治理初见成效,河道水环境生态修复任重道远
1.1 区域河网水质严重污染,河道黑臭现象日益突出
上海河道水环境质量在近20年中急剧下降,河道水质污染严重,绝大多数河道水质属五类标准以下,根据《上海水资源普查报告》中河道水质综合评价分析和2006年的上海市河道报告显示,2006年618公里的评价河道中,优于Ⅲ类(含Ⅲ类)水河厂占12.5%,iv类水河长占17.5%,Ⅴ类水河长占14.3%,劣Ⅴ类水河长占55.7%,河道污染从原来的中心城区及其附近河流污染扩散到几乎整个河网污染,2005年全市年产生污水量为21.7亿m3,而污水处理厂实际年处理量为12.7亿m3,其余污水通过种种途径,最终都进入了各种水体,严重超过了水体降解、自净的能力,超过了水环境的承载力,河道水体中污染物浓度逐年增长、难以降解物质明显增加,河道黑臭现象日益严重。
1.2 经两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综合治理,河道水环境有所改善
自1999年以来,上海市大力推进以污水合流为核心的苏州河综合整治工程即第一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以治水为中心、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基本建成苏州河上游地区和中下游水系污水收集系统,全市城镇污水集中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的体系框架和形态布局基本形成,污水处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苏州河水质稳中趋好,成为龙舟竞渡和市民休闲的新选择;同时完成的梦清园建设和西藏路桥改建,已成为滨河景观的新亮点。
在苏州河综合整治的基础上,2003年开始实施了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采取“截污治污、沟通水系、调活水体、营造水景、改善环境”等手段,推进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重点对中心城区黑臭河道开展了全面整治,通过截除沿河污染源、清除垃圾和淤泥、拆除沿河违章建筑、新建防汛墙和生态护岸、新增沿河绿化、水系综合调水等手段,使中心城区河道水质得到
上海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的思考(黄海雷 金鹏飞 王晖)
本文2010-03-12 14:54:51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51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