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科学发展观党课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党员,大家上午好!
今天受镇党委、镇学教办统一安排的,和在座的领导、党员进行一次党课学习,本人因受水平限制,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指正。今天我给大家讲的题目是“紧扣科学发展实质内涵,推动实践活动快步向前”。
在镇党委、学教办的正确领导下,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正确指导下,截止目前,全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各部门、各村都在旌旗密鼓地学习着,伴随着学习调研阶段的脚步。我借着学习实践活动之风,与大家共同探讨一堂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党课。重点谈谈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更大力度地推动我镇学习实践活动快步向前。首先,感谢党委、镇学教办给我一次与大家共同学习的机会,其次对来参加这次会议的领导及全体党员同志表示深深的感谢。今天的讲课过程我把它分为两个步骤:一、谈谈科学发展实质内涵;二、谈谈作为一个村书记应该如何结合实践科学发展观展开工作。
一、 科学发展实质内涵
科学发展观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层面、不同等级、不同收入群体的人们,都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
发展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怎么能强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取得怎么的预想效果?不进则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价值观、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从这一点看,“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改革开放的20年,我们党的头脑清醒了,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回顾一下,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从经济建设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就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观的科学,这个目标实现了。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
(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时代要求。
我们回想一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被所有人们所接受,不是有人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早在毛泽东、邓小平时代就有过论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党学习的深入,才真正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也体现了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提出,就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的观点,这科学发展的观点不仅是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执政党的一个重要任务,还要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要说或者有人准要问,谁能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唯有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利益既有物质利益、也有文化利益
乡镇科学发展观党课讲稿
本文2009-11-22 00:00:00发表“党会党课”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41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