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09年应用工程学校述职报告

栏目:述职报告发布:2009-11-20浏览:2108下载127次收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同志们:
根据市委要求,现在我代表**应用工程学校领导班子向大会述职,请予评议。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受住了“经济危机、生源减少、外地市生源保护”三大考验,全校上下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实现了逆境中有新的突破。2008年招收新生1286人,比2007年增长15%,在校学生规模比2001年增长10倍。积极探索,实现了中专、大专、培训和校际合作“四轮驱动”的多层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被挂牌为国家紧缺型人才数控实训基地,08年又增加了18台套数控车床及普通机床,实训条件进入全省中职一流水平;学校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办学质量和毕业生素质不断提高。
一、危中求机,在逆境中实现学校持续稳定发展
2008年,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我们沉着应对,冷静分析,危中求机,以“强班子、带队伍”为主抓手,围绕“稳定规模、提高质量、形成特色”的发展思路,坚定信心,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重点抓好了以下五个环节:
1、四轮驱动,拓宽办学新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应的显现,初中毕业生逐年减少,加之我市地域偏小,生源有限,单一的全日制中专办学压力越来越大。08年以来,我们大胆探索、开门办学,走出了一条以中专教育为主,大专教育为辅,伸长培训短腿,跨域校际合作“四轮驱动”的多形式多渠道办学之路,学校发展迎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突出中专教育。中专教育是我校办学的重要基础,也是优势所在,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始终突出了这条主线。2008年,我校采取灵活的市场招生机制,领导班子以身作则,中层干部争做表率,带领全校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到激烈的招生竞争当中,在全省初中毕业生大幅减少,中职招生普遍滑坡的情况下,我校依然招收新生1286人,生源范围遍布6省18个地市,形成了立足赣东北,辐射省内外的良好招生格局,被省教育厅表彰为06-08年度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表彰10名)。
积极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一是继续与江西师大成教院合作,在籍学员由07年单一大专两个专业的41名,扩大到08年大专、本科两个层次六个专业的210名;二是今年初又和南昌教育学院成教院签约举办成人脱产大专班。此举既为在校中专生提供了提升学历层次,中专、大专函授套读的大好机遇,又丰富填补了学校无大专、本科教育的空白,已经成为学校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农村劳力转移和失业人员再就业是新形势下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在扎实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学校面向“三农”,服务当地经济的使命。08年在市劳动就业局和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学校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和师资优势,面向周边农民工及下岗失业人员,先后开展了数控车工、计算机操作工、维修电工三期农民工就业培训,08年培训人员达400余名。09年初,在大量农民工返乡的形势下,我校广泛宣传,积极组织开展了返乡农民工的学历教育培训工作,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教育、校本培训与送教下企相结合的多种培训方式,培训学员415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工的专业技能,拓展了农民工的就业渠道。现已有380余名培训学员进入或意向安排到三川公司、新世纪水泥公司、贵溪海利公司、余江艺文等公司就业。2008年度我校被市劳动局等主管单位评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开展跨域校际合作。跨域校际合作是我校“两头在外、开门办学”的大胆尝试。一是充分利用办学实力和品牌优势,与广丰杨口中学、余干社庚中学等四所外地市中学以“二加一”模式进行合作,前两年在当地中学就读,第三年在我校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并安排推荐就业。二是与抚州崇仁县职教中心、吉安隧川培训学校合作,尝试开办校外分校。跨域校际合作,充分发挥了我校办学实力和当地生源丰富的优势,实现了优势互补,拓宽了生源渠道。
2、以就业为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2009年应用工程学校述职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