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蟾蜍养殖及GAP基地建设科技发展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名称:中华大蟾酴养殖、蟾酥生产技术及制剂
研究和gap基地建设
领 域:生物技术
起止时间: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
填报日期:2006年5月16日
中华大蟾酴养殖、蟾酥生产技术及新制剂研究
和gap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蟾酥是贵重中药材,它由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cantor俗名癞蛤蟆)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汁液加工而成。《药性论》、《本草纲目》、《中国药典》、《中药大词典》等古今医药大典中均有专述。蟾酥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有开窍醒神、强心止痛、清热解毒消肿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蟾酥含有大量的蟾蜍毒素类物质,属于甾体类化合物,如蟾毒灵、蟾毒他灵、华蟾毒他灵、华蟾毒精、远华蟾毒精等。这些物质能明显增加动物离体心脏的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肌供氧,对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且能不同程度地防治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等等,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脑病、肝癌、肺癌、热毒疮疡、咽喉肿痛等疾病。以其为原料的中成药达十几种,如驰名中外的六神丸、麝香救心丸、消肿解毒丸、梅花点舌丸、蟾酥丸、蟾力苏、季德胜蛇药等。近几年,国内外医药市场需求量持续增加,仅出口一项每年至少1500公斤。其价格一路飚升,已由前几年的每公斤800元升至每公斤2000元。
中华大蟾蜍全身是宝,蟾衣是治疗慢性肝病、慢性气管炎、多种肿瘤、疔毒痈肿和疼痛等多种疾病的有效药物,市场十分紧俏。
众所周知,中华大蟾蜍是多种农、林、牧害虫的天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益动物。蟾蜍每天要吞食大量的鲜活昆虫及蚊蝇等,其捕食能力十分惊人。因此蟾蜍在保护农、林、牧作物,保护环境卫生,减少传染病源,优化自然生态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文件中,中华大蟾蜍榜上有名。然而,由于长期掠夺式采集,粗放式加工,再加上农业大量使用农药和工业污染,使中华大蟾蜍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生存数量急剧减少。据上海市农林部门最近的野生动物普查结果报告,上海野外蟾蜍种群总数比十年前至少下降了90%。在最近上海举行的“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对“癞蛤蟆”的命运十分担忧。因此,科学地保护、养殖和合理地开发、利用中华大蟾蜍成为中医药界的一大课题。
山东是蟾酥的生产大省,而山东莒南蟾酥是上乘之品,誉满国内外市场。日本药志记载:“蟾酥产于山东莒南温水泉”。17世纪初,就有莒南温水泉村、王庄子村村民采酥的记载,距今有近400年的历
大蟾蜍养殖及GAP基地建设科技发展项目可行性报告
本文2009-10-24 08:10:34发表“可行性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39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