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发展观优先旅游资源带动经济思考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徽文化、自然、民俗、人文资源作后盾,**县才有了飞速发展的今天。但居安思危,也应该看到,旅游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旅游资源也不是永远挖不完的金矿。
比如,就以西双版纳为例。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西双版纳为代表的热带雨林风光不知吸引了多少国人前往观光,“不到版纳,就不算到云南”一度是西双版纳招揽游客最响亮的口号。但谁曾想好景不常,十年过去,随着云南其他区域旅游业的异军突起,西双版纳在游客的心目中早已不是云南旅游的代表。尽管这里依然有独特的风光、多民族的风情,但大理、丽江、迪庆(香格里拉)一线却成了新的“宠儿”。谁又能说西双版纳的故事不会重演,未来不会有新的旅游城市再度崛起,取“**县”而代之呢,比如同在大徽州地区,同打“徽文化”牌的歙县、婺源、徽州区?那么,**县怎样才能未雨绸缪,跳出一个旅游城市几乎不可避免的兴衰的轮回呢?
**县县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遗产”与“世外桃源”两大品牌,以“小而古、小而精、小而特”著称于世,随着**县旅游业的发展,县城的旅游服务功能已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近两年**县县委、县政府为改变“西递宏村热”、“县城冷”的尴尬局面,**县顷力打造县城,以打造综合性旅游服务中心为目标,拉开了城市建设框架,多方筹措资金,围绕建设特色型旅游城镇的定位,加快城镇建设步伐,重塑“文化名城”风采。然而,**县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功能形象不确定。目前市场和政府部门对**县旅游的认知还是停留在世界文化遗产地观光,且基本局限在西递宏村两个景点。
解决问题的答案不在于**县本身,而在于对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和判知。纵观全世界旅游发展历史与趋势,旅游从无到有、从有到旺,一般都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观光旅游,即最传统的旅游方式。“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最大的收入就来源于门票,对于其他相关的行业没有太多的带动作用,并且观光客多为“潇洒走一回”,游客是来一批少一批。观光旅游在中国沿袭了15年到20年,最大的问题是“旺丁不旺财”,赔本转吆喝,结果常常是吃子孙饭,造子孙孽,搞得生态脆弱的城市得不偿失。观光旅游在云南最典型的地方像石林、滇池等等,它对当地的经济只能有补充性的作用,不可能产生根本性的推动作用。
第二个阶段是休闲度假旅游。当人均gdp到了1000美金左右的时候,恩格尔系数到了40%,休闲旅游应运而生。这个时候的人们开始享受生活,开始要修身养性了。而休闲旅游所获得的回报,就同观光旅游时代有天壤之别。休闲旅游阶段是近几年才渐渐普及的,最显著的现象就是“五一”、“十一”黄金周,其成因是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从而直接刺激了人们的出行要求,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观光,还要追求身心放松的自由心境,如农家乐、自驾游等,其形态较观光旅游有所上升。这个时候的旅游有可能成为支撑性产业,比如像海南的三亚、云南的丽江、河北的北戴河,人们可以一年去两三次,每次呆上一周或半个月。
第三个阶段是体验旅游。时代发展到今天,观光旅游的时代已基本结束,怎么往深层次走,让回头客不断地来,这就涉及到在休闲、度假方面的延伸。相对于休闲,
践行科学发展观优先旅游资源带动经济思考
本文2009-06-25 14:37:59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29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