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变迁的足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现在,健身强体、一试身手要穿运动鞋,上班公务要穿名贵的皮鞋,休闲度假要穿休闲鞋,派对约会要穿情侣鞋,爱美、懂美女士“衣不厌新、鞋不厌贵”,自然要穿时尚新潮的各类马靴和以至于有点另类的尖头鞋、松糕鞋等鞋子。物质的富有、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对现在的人们来说拥有它们是自然而然、随心所欲的事。就是孩子,也会拥有众多品牌、功能和价格不一的鞋子。可是当年,对乡亲们来说,能拥有一双结实、舒适和美观的鞋子,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举手投足”、“脚下无鞋穷半截”,两句家乡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俗话,道出了多少辛酸,多少苦涩,多少无奈,还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60年前,位于皖西北的家乡,是个“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地方,有“水旱汤(汤恩伯部驻扎)蝗,苦甲四方”之说。兵连祸结、灾害频繁,乡亲们能穿上布鞋、棉鞋的是少之又少,最多、最常见的是草鞋,赤脚下田、务工务农的比比皆是。大家忍饥挨饿、苦不堪言,盼望着有着一日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雄鸡一唱天下白”,建国后,家乡彻底结束了缺衣少食、饥寒交迫的生活,穿上了布鞋的乡亲们,可高兴了。但受左的思潮的影响,加上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分配模式,贫穷、落后是乡亲们始终挥之不去的阴影。长期以来,大家穿得最多的是布鞋,帆布面、橡胶底的胶鞋开始出现,村里参军入伍退役返回的人才有的解放鞋,既时髦,又结实耐用,成了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心爱之物。至于皮鞋大家只是在电影中见过,就是公社书记和县里的领导到村里来,穿得最多也是布鞋,只不过比村民布料是质量好、较厚的灯芯绒,比较干净、没有补丁罢了。那时候,村里小伙子相亲,为了
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变迁的足迹
点击下载
上一篇:祝贺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2篇下一篇:消防优秀征文朗诵稿--永恒的信念
本文2009-06-19 15:53:02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2880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