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中国世界遗产资源保护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相互关系的分析

栏目:策划方案发布:2009-06-19浏览:2469下载147次收藏

关于中国世界遗产资源保护、开发  

与旅游业发展相互关系的分析  

   

   

在世界遗产资源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中,有一个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就是旅游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关注世界遗产资源市场化运作是否有利于保护?发展旅游是否能和遗产保护实现“双赢”的目标等问题。本文从可持续发展思想、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出发,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旅游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就这一命题作了一些分析,认为世界遗产资源的市场化运作和旅游业发展不但不会对遗产资源带来直接的危害,而且完全可以实现发展旅游和遗产保护“双赢”的目标。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世界遗产发挥了多方面的突破作用  

目前中国已有28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居世界第三位。今后一个时期还将有一批地区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这必将进一步提升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能力,加速建设世界旅游强国进程。  

1.世界遗产资源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中国旅游业发展最初所依赖的资源主要是文化型的,1987年,中国首批获得认定的6处世界遗产是这些文化型旅游吸引物的杰出代表,由此,也形成了当时北京、西安等国际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以当时世界遗产资源最为集中的北京为例,其国际旅游人数连年保持高速增长,几乎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一。   

2.世界遗产地在全国范围分布的逐步拓展,有力带动了全国旅游业的均衡发展中国目前的28处世界遗产分布在全国19个省份,而在1987年,世界遗产在中国的分布只有8个省份。随着世界遗产地在全国各地分布的逐步拓展,一批新兴的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逐渐崛起,旅游业发展在全国也呈现全面开花的局面,一个突出的标志是,北京市作为传统的目的地,其突出作用呈现下滑趋势。   

世界遗产地的带动使一批新的著名旅游目的地不断形成。在目前的28处世界遗产中,既有北京故宫这样传统的著名旅游景点,更有丽江、张家界、平遥、九寨沟这些新兴的旅游目的地,这些十几年前在中国还非常陌生的地名,如今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世界遗产所带来的综合效益。  

世界遗产地的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随着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当地知名度的提升,以及交通条件的大大改善,许多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得到进一步推动。通过世界遗产地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地方充分认识到旅游业是一个富裕百姓的重要产业,是当地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有力提升了中国旅游的主题形象,提升了旅游市场的拓展能力1992年以来,为更好地向海外旅游者宣传和介绍中国旅游,国家旅游局不断推出以不同风情旅游为主旋律的旅游主题,旨在招揽更多的海外旅游者来华旅游。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世界遗产地的逐年增加和分布地的逐渐拓展,为这些主题形象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其中有多个年份的主题年宣传活动都与遗产地的宣传、开发和保护密切相关。  

世界遗产资源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市场拓展的重要品牌,是发展全国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中国世界遗产资源开发、管理及其旅游发展相互关系中的现实问题  

(一)问题集中在管理体制  

1.计划经济遗留下的体制已经难以适应世界遗产资源保护、开发和经营管理的要求。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的世界遗产地的管理体制还是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制,机制落后,观念保守,基本属于是社会公益事业的范畴,不能严格按企业来要求。  

当前,国家对世界遗产地资源保护的财政拨款十分有限,国际援助和社会赞助杯水车薪。管理经费和职工工薪部分靠财政拨款,部分靠自筹自支,有的完全实行自筹自支。这种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导致了许多地方世界遗产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中国世界遗产资源保护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相互关系的分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