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干部待遇情况的调研思考
村级干部是推动农村工作的主导力量,其政治、经济待遇落实情况,不仅关系到村级干部队伍的稳定,而且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新的形势下,研究如何将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的要求落到实处,探讨如何建立村级干部待遇保障机制,是当前组织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最近,我们就这一问题组成专门调查组,深入部分乡镇和村,采取广泛听取意见、个别访谈和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等形式,对村级干部待遇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新县辖15个乡镇、1个管理区、191个行政村、14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人。2007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989元。
(一)村干部队伍情况。全县现有在职村干部732人,其中乡镇兼职干部1人;大多数行政村村干部一般为4人左右,最多的为5人,最少的为3人;民选村干部634人,占86.6%;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93人,占45.3%;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362人,占49.5%。现任村干部中,35岁以下的26人,占3.6%;36-50岁的447人,占61.1%;50岁以上的254人,占34.7%;45岁以下的主职干部66人,占9%。主职干部中,任职3-6年的有72人,6-9年的99人,10-20年的117人,20年以上的39人。
(二)村干部待遇情况。
1、工资待遇。税费改革后,村级经费全部由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人口超过2000人的村每年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为2.5万元,人口低于2000人的村每年为2.3万元,其中包括村干部的工资。目前,全县村干部的工资标准不统一,由各乡镇(区)党委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70%的村干部年工资大约在3000元左右,30%的村干部年工资在4000元左右,主职比副职一般高出200—500元。
2、养老待遇。全县在职村干部中办理养老保险的有106人,占村干部总数的14.5%,养老保险金一般由村集体交纳;少数村干部为了提高享受标准,个人拿出一部分资金增大投保金额。
3、政治待遇。在乡镇基层,村干部是党代表、人大代表的主要组成人员,担任党代表的有367人,担任人大代表的有333人,其中大约有12.7%村干部担任县级党代表和人大代表。目前新县没有在职村干部在乡镇任领导职务,也没有在职村干部享受乡镇非领导正式工作人员待遇。
二、解决村干部待遇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新县为了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稳定村干部队伍,在解决村干部待遇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做法是:
在工资上保障。稳定的工资收入是保证村干部待遇的前提。村干部工资纳入财政转移支付后,我们认真推行村支书、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精减村干部职数。截止目前,全县191个行政村,14个社区居委会,已有93个村(居)实现支书、主任“一肩挑”,有381人属于“两委”交叉任职人员,精简村干部近400人,每年节约财政支出70多万元,有力加强了在职人员的工资保障。要求各乡镇(区)在财政所设立村干部工资转移支付资金专户,由财政专户管理,每年纪检、审计部门对这些资金进行专项检查,严禁截留、代扣、挪用等现象发生,确保村干部工资落实到位。
在政治上激励。《新县推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
村级干部待遇情况的调研思考
本文2009-06-14 13:54:46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27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