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画报分化与转型思考对策
地方画报的产生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经过约100年的发展,地方画报由起初重点反映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艺术的综合性、新闻性刊物逐渐走向分化。本文分析地方画报分化和转型的背景和方向,探讨地方画报在分化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地方画报的分化
1.分化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行政区域被划分为西北、西南、华东等几大区域,鉴于画报在历史上的贡献和其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作用,地方画报被重新搬上历史舞台,各大行政区域相继出版了画报,如《西北画报》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诞生的(这一时期的画报,几乎都以《**(地名)画报》命名,而且以后逐渐成为画报的主流。本文所研究的画报,即是原以地名命名的一批画报,如《山东画报》、《安徽画报》、《河北画报》等)。其后,我国行政区域虽几经变更,但各省几乎都保留了画报,在管理上也沿续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全额拨款的模式,这一局面一直维持到上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画报在形象、直观、生动地记录时代、鼓舞民心、传递政情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图片和摄影尚未普及的年代,各地的画报甚至成了各省对外形象宣传的“窗口”和“名片”,被广为推崇。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群体的分化,画报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体制僵化、内容陈旧、编排模式化,对新媒体的冲击不能做出灵活有效的应对等。
为了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和生存空间,画报逐渐从以往同一的定位和经营理念走向分化,而这种分化是以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为背景的,具有诱致性特征。
(1)财政改革,事业单位开始企业化运作。由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财政改革,尤其是1998年以来的财政改革,政府减少了对一些事业单位的拨款,把竞争策略引入事业单位,鼓励其参与市场竞争,使其逐渐走上自负盈亏的道路。在此背景下,很多事业单位开始企业化运作,画报的分化就是在这一背景下
地方画报分化与转型思考对策
本文2009-06-13 15:51:24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27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