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现状及思考
近年来,**县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全面实施"二产率先突破,带动一三产业发展"战略,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末的42:34:24调整优化为17:66:17,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迅速,"两新"组织快速崛起,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两新"组织数量和党员数量逐年增多。在相继入驻的121家非公有制企业中,尤以大型矿山企业为主,规模以上企业达到了14家,工矿业连续4年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县完成gdp23.66亿元,同比增长29.4%;完成工业总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55.7% ;完成工业增加值13.8亿元,同比增长50.7%;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70%;完成地方固定资产投资10.1亿元,同比增长68%;二产增速达到43.3%,工矿业对全县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80%,对县财政的直接贡献率达到70%。面对新形势,县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的新领域和新发展,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列为新时期固本强基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从端正认识、稳妥组建、规范管理入手,扎实有序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非公有制企业121家,从业人员达4500余人,党员176名,党员业主26人。其中担任党组织书记的14人,有3名以上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19家,具备条件建立党组织的19家,现已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28个,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党委3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总支2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23个。今年1-6月份,全县非公有制企业经济对县财政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5.86亿元,非公有制经济上缴地方财政收入12421万元,同比增长47%。
二、主要做法
(一)统筹组织资源,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一个机构。成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非公有制企业联席会议制度,率先在全疆成立了首家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委员会,整合力量,统一管理和指导全县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积极稳妥地加强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组织建设,有效解决了过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主管部门不明确、党建工作分散等问题。新成立的中共**县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委员会,与县直机关工委合署办公,新增5名编制,下设机关党建科、企业党建科、综合科(办公室)三个科室,主要负责制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规划、发展党员、指导"两新"组织党建、企业流动党员管理、党费收缴、指导企业群团工作、企业精神文明创建等14项工作。二是建立一支指导员队伍。建立和完善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和党建联络员制度。为31家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确定了党建联系单位,将每个联系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确定为党建联络员,为每名党建联络员确定了13项工作职责,并专门为此举办了1期党建联络员培训班,制订了党建联络员工作手册、联系卡,确保党建联络员到企业能够有效开展工作。向13个重点企业党组织选派了党组织副书记。选拔15名优秀青年后备干部到非公有制企业任副总经理或总经理助理职务,既培养了年青干部,又加强了企业的党建工作。三是健全一套制度。明确要求已建的企业党组织都要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党员目标管理与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电化教育制度等一套统一规范的制度,并根据需要将部分制度上墙公示。目前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基本做到了"七个有"(有党组织名称标示牌、有20m2以上的党员活动室、有党旗、有桌椅、有制度、有学习资料、有党组织活动记录)。我们建立了定期考核制度,做到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核,通过检查党组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作用发挥、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二)优化组织设置,不断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的工作的覆盖面
我们对全县近100家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了摸底调研,做到了"六清",即企业情况清、职工人数清、经营状况清、党员数量清、组织设置清、业主身份清。对非公有制企业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基础数据库,定期与工商、税务等部门沟通,及时更新数据,对全县职工人数50名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逐一登记造册,对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提出组建目标、时间进度和具体要求。按照"就近管理、方便灵活、理顺关系、不留空白"的原则,积极探索"支部建在车间"、"支部建在园区"、"支部与社区联建"、"支部建在行业协会"等党组织建设新模式。一是"建",就是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经营比较稳定的,单独建立党组织。二是"联",就是对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按地域相邻或行业相近的原则,建立联合支部。三是"靠",就是规模较小、仅有个别党员的,把党员组织关系就近转到工业园区管委会。四是"派",就是向党员人数不足3名、无党组织的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或党建联络员,做好党员发展和骨干分子的培养工作,创造条件成立党支部,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非公领域的每一个角落。2007年7月份新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委2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7个,非公有制企业行业片区党总支1个,园区党总支1个,社企联建党支部1个,企业联建党支部1个。
(三)实行梯度整建,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
我们按照"组建一个,巩固一个,规范一个"的要求,在抓好组建工作的同时,加强了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确保"建一个,活一个"。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安排意见》,根据非公企业规模大小、经营者管理理念和党建基础工作的不同层次,实行企业评价分层和党建目标分类管理,将企业按党建工作发展梯度评价为党建基础类、党建提高类、党建深化类三个层次,分层确定党建基础目标和党建发展目标。对党建基础类企业采取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党建推进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总体目标要求;对党建提高类企业根据薄弱环节确定重点目标;对党建深化类企业,确定党建示范点、"四有四好"企业等"三级联创"目标,达到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通过分类管理形成了条专块统,条块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管理体系。目前,全县共确定党建基础类企业党组织14个,党建提高类企业党组织3个,党建深化类企业党组织2个。
(四)积极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搭建宣传舆论平台。充分利用《**党建网》,开设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专题栏目,集中宣传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先进事迹。在县电视台开办了"企业家论坛"栏目,定期邀请企业家党员参与访谈节目。开展了"企业文化月"活动,每年定期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文艺汇演,组织企业党员参与技能大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活跃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氛围。二是搭建服务党员平台。设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和流动党员咨询电话,指定专人负责接听服务,对非公有制企业及企业流动党员实行全程代办制,共受理咨询服务达563人次,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236个,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岗位52个,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咨询解答问题100余件,受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欢迎。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了向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真情"十送"活动,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送去党旗33面、党徽200枚、党章33册、党报(刊)300余份、"党员连心卡"150余份、电教片90余部、送电影15场次,组织政法、安监部门为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平安宣传(送平安)7场次,组织医疗系统为非公有制企业开展送健康10余次,组织公安、社保、保险部门为非公有制企业开展送便利8次,通过"十送"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凝聚了人心,有力地扩大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影响力。三是搭建典型示范平台。积极培育非公有制企业典型,2007年指导金宝公司党委成功创建地区党建示范单位,向上级党组织推荐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2个,优秀共产党员2名和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受地区表彰先进党组织1个,优秀共产党员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县级表彰非公有制企业先进党组织4个,企业优秀党员4名,优秀党务工作者3名。
(五)改进党组织活动方式,努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企业的发展优势
为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我们积极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式和渠道。在活动形式上,注重体现企业特点,坚持"业余、小型、分散、灵活、实效"的原则,把党的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力戒形式主义。在活动时间上,坚持班上与班下相结合。除了必须集中的重要活动外,尽可能少占或不占生产经营时间,多利用班前班后的空闲时间、节假日和停工停产时间开展党组织活动。党员在班上集中参加党组织活动的时间,按出勤计算。在活动内容上,力求生动活泼,务实创新,把党内学习教育与企业文化等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非公有制企业121家,从业人员达4500余人,党员176名,党员业主26人。其中担任党组织书记的14人,有3名以上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19家,具备条件建立党组织的19家,现已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28个,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党委3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总支2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23个。今年1-6月份,全县非公有制企业经济对县财政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5.86亿元,非公有制经济上缴地方财政收入12421万元,同比增长47%。
二、主要做法
(一)统筹组织资源,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一个机构。成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非公有制企业联席会议制度,率先在全疆成立了首家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委员会,整合力量,统一管理和指导全县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积极稳妥地加强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组织建设,有效解决了过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主管部门不明确、党建工作分散等问题。新成立的中共**县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委员会,与县直机关工委合署办公,新增5名编制,下设机关党建科、企业党建科、综合科(办公室)三个科室,主要负责制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规划、发展党员、指导"两新"组织党建、企业流动党员管理、党费收缴、指导企业群团工作、企业精神文明创建等14项工作。二是建立一支指导员队伍。建立和完善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和党建联络员制度。为31家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确定了党建联系单位,将每个联系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确定为党建联络员,为每名党建联络员确定了13项工作职责,并专门为此举办了1期党建联络员培训班,制订了党建联络员工作手册、联系卡,确保党建联络员到企业能够有效开展工作。向13个重点企业党组织选派了党组织副书记。选拔15名优秀青年后备干部到非公有制企业任副总经理或总经理助理职务,既培养了年青干部,又加强了企业的党建工作。三是健全一套制度。明确要求已建的企业党组织都要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党员目标管理与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电化教育制度等一套统一规范的制度,并根据需要将部分制度上墙公示。目前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基本做到了"七个有"(有党组织名称标示牌、有20m2以上的党员活动室、有党旗、有桌椅、有制度、有学习资料、有党组织活动记录)。我们建立了定期考核制度,做到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核,通过检查党组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作用发挥、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二)优化组织设置,不断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的工作的覆盖面
我们对全县近100家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了摸底调研,做到了"六清",即企业情况清、职工人数清、经营状况清、党员数量清、组织设置清、业主身份清。对非公有制企业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基础数据库,定期与工商、税务等部门沟通,及时更新数据,对全县职工人数50名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逐一登记造册,对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提出组建目标、时间进度和具体要求。按照"就近管理、方便灵活、理顺关系、不留空白"的原则,积极探索"支部建在车间"、"支部建在园区"、"支部与社区联建"、"支部建在行业协会"等党组织建设新模式。一是"建",就是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经营比较稳定的,单独建立党组织。二是"联",就是对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按地域相邻或行业相近的原则,建立联合支部。三是"靠",就是规模较小、仅有个别党员的,把党员组织关系就近转到工业园区管委会。四是"派",就是向党员人数不足3名、无党组织的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或党建联络员,做好党员发展和骨干分子的培养工作,创造条件成立党支部,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非公领域的每一个角落。2007年7月份新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委2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7个,非公有制企业行业片区党总支1个,园区党总支1个,社企联建党支部1个,企业联建党支部1个。
(三)实行梯度整建,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
我们按照"组建一个,巩固一个,规范一个"的要求,在抓好组建工作的同时,加强了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确保"建一个,活一个"。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安排意见》,根据非公企业规模大小、经营者管理理念和党建基础工作的不同层次,实行企业评价分层和党建目标分类管理,将企业按党建工作发展梯度评价为党建基础类、党建提高类、党建深化类三个层次,分层确定党建基础目标和党建发展目标。对党建基础类企业采取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党建推进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总体目标要求;对党建提高类企业根据薄弱环节确定重点目标;对党建深化类企业,确定党建示范点、"四有四好"企业等"三级联创"目标,达到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通过分类管理形成了条专块统,条块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管理体系。目前,全县共确定党建基础类企业党组织14个,党建提高类企业党组织3个,党建深化类企业党组织2个。
(四)积极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搭建宣传舆论平台。充分利用《**党建网》,开设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专题栏目,集中宣传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先进事迹。在县电视台开办了"企业家论坛"栏目,定期邀请企业家党员参与访谈节目。开展了"企业文化月"活动,每年定期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文艺汇演,组织企业党员参与技能大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活跃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氛围。二是搭建服务党员平台。设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和流动党员咨询电话,指定专人负责接听服务,对非公有制企业及企业流动党员实行全程代办制,共受理咨询服务达563人次,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236个,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岗位52个,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咨询解答问题100余件,受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欢迎。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了向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真情"十送"活动,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送去党旗33面、党徽200枚、党章33册、党报(刊)300余份、"党员连心卡"150余份、电教片90余部、送电影15场次,组织政法、安监部门为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平安宣传(送平安)7场次,组织医疗系统为非公有制企业开展送健康10余次,组织公安、社保、保险部门为非公有制企业开展送便利8次,通过"十送"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凝聚了人心,有力地扩大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影响力。三是搭建典型示范平台。积极培育非公有制企业典型,2007年指导金宝公司党委成功创建地区党建示范单位,向上级党组织推荐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2个,优秀共产党员2名和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受地区表彰先进党组织1个,优秀共产党员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县级表彰非公有制企业先进党组织4个,企业优秀党员4名,优秀党务工作者3名。
(五)改进党组织活动方式,努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企业的发展优势
为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我们积极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式和渠道。在活动形式上,注重体现企业特点,坚持"业余、小型、分散、灵活、实效"的原则,把党的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力戒形式主义。在活动时间上,坚持班上与班下相结合。除了必须集中的重要活动外,尽可能少占或不占生产经营时间,多利用班前班后的空闲时间、节假日和停工停产时间开展党组织活动。党员在班上集中参加党组织活动的时间,按出勤计算。在活动内容上,力求生动活泼,务实创新,把党内学习教育与企业文化等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现状及思考
点击下载
上一篇:纪委处分决定执行工作调研报告下一篇: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思考
本文2009-06-13 10:39:42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2772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