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状况抽样调调研报告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的意见》(剑府发[2007]27号),以及剑委办《关于发挥关工委组织和老同志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作用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我们于今年9?10月,组织县老促会常务理事、县老科协成员,以及相关乡镇关工委、中小学关工小组和村组干部共100余人,分成12个组,在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全县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
为使本次调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科学性,我们按全县东西南北中地域分布和经济人口状况均衡定点抽样。调查时采用登门入户的办法,逐人据实填写《**县农村儿童少年状况调查表》,认真做到数据准确,不重不漏,同时就地走访座谈,听取群众意见。调查结束,以村为单位,分组统计数据,写出调查总结。
接受本次调查的计有:普安镇中坪村、城北镇红双村、义兴乡双流村、武连镇武五村、碗泉乡石靴村、王河镇皇观村、吼狮乡龙座村、白龙镇寨门村、羊岭镇太平村、柏垭乡柳清村、汉阳镇中心村、下寺镇石瓮村等12个村,68个村民小组,3090户,总人口11441人。
尽管本次调查的面仅占全县农村人口2%,但由于调查态度严谨,杜绝了估计推算、闭门造车的作法,所以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数据真实可靠,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这次调查,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关心关爱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为了全面了解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留守学生的状况,本次设定调查对象年龄段为0?17岁,即儿童、少年两个阶段。其中的在校生为留守学生。而且严格限定父亲、母亲均不在家的才称之为“留守”,如其父、母亲一人在外打工、一人在家则不计入“留守”之列。
本次调查的12个点共有0?17岁儿童和少年1963人,占调查点总人口的17.2%。其中,留守儿童1035人,占儿童少年总数的52.7%,占总人口的9.0%;在校学生1775人,其中留守学生937人,占52.8%。这两个比例远远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可见,留守儿童在我县是一个数量大、分布广、困难多、情况复杂的特殊社会群体。加强留守儿童工作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破解“三农”问题,必须首先破解留守儿童这道难题;发展农村教育,必须首先做好留守学生教育这篇文章。
通过对调查资料的汇总分析,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分布状况以及与同年龄段儿童对比,呈现以下特点:
(一)留守儿童占同年龄段儿童的比例与该村的自然条件和产业结构调整现状成反相关关系。
如果该村自然条件好,有支柱产业,二、三产业相对活跃,则外出打工人数就较少,留守学生比例偏低;反之,如果该村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没有支柱产业,农民外出打工多,则留守儿童比例偏高。如:中坪村、寨门村、中心村经济条件较好,其留守儿童比例分别占34.4%、39.6%、43.8%,远低于平均水平。而龙座村属升钟水库淹没区,石靴村、石瓮村交通不便,其留守儿童的比例分别为69.5%、58.6%、54.4%,明显高于平均水平;柳清村、太平村的自然条件较差,没有支柱产业,所以留守学生比例也偏高。
表一:留守儿童比例与全村经济状况关系对照表
村 名 自然条件及产
业调整状况 0?17岁儿童少年总数(人) 留守儿童
少年数(人) 占% 名次
中坪村 好 195 67 34.4 11
红双村 中 115 58 50.4 7
双流村 中 174 82 47.1 8
武五村 好 81 55 67.9 -
石靴村 差 70 41 58.6 5
皇观村 中 162 97 59.9 4
龙座村 差 164 114 69.5 1
寨门村 好 164 65 39.6 10
太平村 较差 322 196 60.9 3
柳清村 较差 108 68 63.0 2
中心村 好 283 124 43.8 9
石瓮村 差 125 68 54.4 6
合计 - 1963 1035 52.7 -
说明:留守学生比例由高到低排列,由于武五村0?17岁人口数明显偏低,数据无法使用,所以对其留守学生比例不排名次。
(二)留守儿童在各学段分布比例相差不大。
小学占55.3%,略高于其他学段。其次是初中占52.5%,幼儿园占50.3%。由于小学生总量大于其他学段,所以小学生中的留守学生绝对数量最大。再加上小学初年级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生活自理能力差,需要更多关照,所以小学应是留守学生工作的重点。
表二:各
农村留守儿童状况抽样调调研报告
本文2009-06-13 09:12:37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27696.html